1/4
今起实施!上海生育假加倍 夫妻各有“带薪育儿假”|三孩政策细则
东方网2021-11-25 11:28:29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11月25日报道:今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该决定从今天(11月25日)就开始正式施行。

《决定》共包含20项修改。修改后最值得市民关注的变化有哪些?综合市人大常委会和市卫健委等的相关介绍和解读,东方网记者来为您划划重点。

首先,新规优化了生育政策。一是明确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二是修改再生育子女的条件,简化认定情形,不再对再婚夫妻之前生育的子女进行合并计算。三是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删除相关法律责任条款。

修改前后比较(左为修改前,右为修改后)

原有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和相关处理规定在此次修改中去除

第二,新规完善了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生育假由原来的30天延长到了60天,另外首次增设了夫妻双方的“带薪育儿假”。

《决定》明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同时明确:“鼓励用人单位采取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措施,支持家庭生育、养育。”

第三,新规依然会保障维护原来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

另外,上海也将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在原有一次性补助的基础上,新规明确进一步建立健全对此类人群的生活、养老、医疗、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

据介绍,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属于“计生特别扶助对象”。今后一段时期内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仍会逐年增加,面临着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心理等方面问题。在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新形势下,他们也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扶助关怀。

此外,这次新规对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提高、托育服务体系发展,以及政策导向和具体部门职责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托育机构违反相关标准和规范将会面临关闭和罚款。(详见《决定》全文,附后)

上海这次修改条例的背景是什么?

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明确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同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并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国家《人口计生法》)的决定,重点围绕优化生育政策、完善生育支持措施、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

据介绍,现行《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于2004年施行,2014年、2016年根据国家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作过两次修正。为贯彻落实国家层面要求,做好与上位法的衔接,推动本市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上海第三次对该条例进行修改完善。

《决定》全文——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决定对《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三条第一款修改为: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采取综合措施,调控人口数量,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将第四条第一款、第二款修改为:

市卫生健康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区卫生健康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辖区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医保、民政、统计、教育、市场监管、药品监管、房屋管理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三、将第十条修改为:发展改革、卫生健康、统计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开展人口总量、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人口发展趋势的中、长期预测,为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综合调控决策提供依据。

四、将第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规定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加强母婴保健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家庭发展的措施。

五、将第十二条修改为:

市人民政府对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对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年度任务情况进行考评。

六、删去第十四条第二款中的“稳定低生育生平”。

七、将第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本市提倡公民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孕产期检查。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公民自愿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孕产期检查的措施。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提供围孕期、孕产期保健服务,以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规范开展不孕不育症诊疗。

将第三款改为第四款,并修改为:

医疗卫生机构在为公民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孕产期检查时,应当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并为当事人保守秘密。医师和助产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预防和减少产伤。

八、删去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应当纳入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

将第二款修改为:

卫生健康、公安、教育、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等部门应当通过本市大数据资源平台相互提供与人口管理相关的数据,实现人口信息共享,依法开展人口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九、将第二十三条修改为: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一对夫妻共同生育了三个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经区或者市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十、增加一项,作为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五)区或者市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的鉴定材料。删去第二十八条第二款。

十一、将第三十一条第二款中的“三十天”修改为“六十天”。增加两款,作为第三款、第四款: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

鼓励用人单位采取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措施,支持家庭生育、养育。

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四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教育、住房、就业、保险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五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综合采取规划、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方面措施,建立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支持幼儿园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区提供托育服务。

托育机构的设置和服务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和规范。托育机构应当向区教育部门备案。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城乡社区建设改造中,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设相应的婴幼儿活动场所及配套服务设施。

公共场所和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配置母婴设施,为婴幼儿照护、哺乳提供便利条件。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

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和妇女联合会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提供多种形式的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增强家庭的科学育儿能力。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规定为婴幼儿家庭开展预防接种、疾病防控等服务,提供膳食营养、生长发育等健康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依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短期、临时婴幼儿照护服务,为家庭照护婴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

十六、将第三十五条改为第三十九条,增加两款,作为第三款、第四款:

持有《光荣证》的公民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子女的,应当退回《光荣证》,并终止凭证享受的相关待遇。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按照规定应当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奖励扶助的,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并在老年人福利、养老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先和照顾。

十七、将第三十六条改为第四十条,删去第一款中的“在未满十六周岁之前”。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上述人群的生活、养老、医疗、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五条:

托育机构违反幼儿养育保育标准和规范的,由教育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托育服务,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托育机构违反食品安全、药品管理、房屋安全、公共卫生、消防安全等方面管理规定的,由市场监管、药品监管、房屋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

十九、删去第二条第二款、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

二十、其他修改:

将相关条款中的“区、县”统一修改为“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统一修改为“卫生健康”,“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修改为“卫生健康部门”,“医疗保健机构”统一修改为“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组织”统一修改为“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统一修改为“其他社会组织”,“文化广播影视”修改为“广播电视”,“行政处分”修改为“处分”。

此外,对相关条款的顺序以及部分文字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2021年11月25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后,重新公布。

相关链接

《几个月前生孩子的还可补生育金和假期吗?|上海三孩新政问答合集》

作者:项颖知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