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多地下发野猪“通缉令” 那野猪肉到底能不能吃?​
东方网2021-11-24 19:31:37

问:多地下发野猪“通缉令” 那野猪肉到底能不能吃?​

答:这段时间与野猪相关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四川、安徽等多地出现野猪泛滥的情况,官方不得不下发“通缉令”。与此同时,吃货网友们开始大胆地提出设想:野猪肉能不能吃?可不可以靠猎杀野猪来吃从而缓解泛滥的问题?那么,野猪肉到底能不能吃?答案是:当然不能吃!

野猪肉为啥不能吃?

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不准吃! 

野猪属于野生动物,是受法律法规保护的。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禁食野生动物,但禁食的范围限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和没有合法来源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出台,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范围扩大到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另外,今年5月29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被称为动物利用“白名单”,猪、普通牛、绵羊等33种禽畜被列入《目录》,野猪属“三有”野生动物,并没有列入《目录》,是禁止非法捕猎和食用的。 

野猪身上会携带病菌,不能吃! 

严禁食用野生动物,除了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也有客观原因。 

四川助民律师事务所律师廖丹:作为野生动物,野猪的身上会携带病菌,人吃了之后是很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的,危害性极大。专业人员掩埋被猎杀的野猪前,要严格消杀,也是为了防止细菌和病毒传播。 

02 野猪的“战斗力”有多强? 

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不断增长。而另一方面,由于野猪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应性广,但野猪的天敌如虎、豹、熊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相对较少,这就使得某些地区野猪的种群数量剧增。 

毁田伤人

近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邀请江油的捕猎队到北川对致害野猪进行应急处置。但在两天的猎捕过程中,仅在第一天猎杀一头野猪。北川野生动物保护中心负责人称,近年来,北川多地出现了野猪毁坏庄稼、伤害当地村民的事。为了赔付当地村民因野猪破坏而造成的损失,北川县拿出15万元财政资金,为村民的庄稼进行保险。 

马路杀手

11月19日,江苏南京一车主报警称车子被一串野猪撞得开裂。交警调看监控发现,一只野猪妈妈带着五六头猪崽外出觅食导致车祸。近一个月来,当地警方已接报多起野猪引发的交通事故。 

乱闯校园 

11月11日,两只健壮的野猪溜进了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校园。据该校安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当天凌晨一点钟左右,保安在例行巡逻时,发现两只野猪在校园篮球场内,工作人员随即关闭篮球场,并设置安全警戒线,同时联系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作者:刘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