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猝死为什么会盯上年轻人?如何预防猝死?
东方网2021-11-21 16:50:07

问:猝死为什么会盯上年轻人?

答:猝死,一个经常听到的词。很多人都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肆意消耗健康。但其实猝死远比你想象的离我们更近。


根据2009年11月中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发布的信息,我国每年因猝死而丧命的人数高达54.5万。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个猝死案例发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就算看起来非常健康,身体强壮的年轻人,也有可能突然发生心脏停止的现象。猝死为什么会盯上年轻人?到底出现哪些信号我们应该警惕?

猝死为何会盯上年轻人? 猝死在临床上能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近年来心源性猝死逐渐年轻化。

2015年发表在《中国法医学杂志》上的《广东地区622例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1-50岁的男性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案例数最多,“小于20岁”和“21-30岁”年龄组也分别有32例和59例。 

《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显示,影响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激动(25.66%)和劳累(24.53%)。 经常熬夜,情绪容易激动,长时间过度劳累,有猝死的家族史的年轻人的猝死风险极高。因此“过劳死”也有一定的道理。 

冬天,尤其是12月,是心梗、心绞痛的爆发期,也极易容易猝死。凌晨2点~4点这一时间段也是猝死高发时间段,三成的心梗患者都在凌晨4点左右发病。 若年轻人存在反复不明原因的晕厥或家族有猝死性的先例,需要警惕猝死的风险。 

猝死前身体会有哪些症状? 

1. 呼吸不畅,胸闷气短


如果遇到这种状况,就要警惕猝死的风险,这是心脏发出的警告。

 2. 头晕发昏,肢体麻木

头晕发昏意味着大脑的供血不足。晕厥特别容易造成脑缺氧,长时间会给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头晕发昏也是大家最警惕的猝死症状。 

3. 过度疲劳

如果你在生活当中经常遇见莫名的疲劳,感觉整个人无精打采,也是猝死之前的一大症状。 如果你长时间工作,劳动强度重,心理压力大,感觉自己处于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很容易引起猝死。 

如果持续疲劳超过6个月,休息不能缓解,同时感觉记忆力衰退、头痛、咽喉关节痛、睡眠紊乱等症状,你的身体在告诉你:你需要休息了。 

猝死发生前如何预防?

预防猝死,主要是要改变日常不良习惯:


1. 饮食均衡,良好作息,不要熬夜。熬夜极易容易引起心源性猝死,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

2.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在体力负荷过大的时候,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

3. 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情绪过度激动。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极易容易猝死。

4. 避免长期吸烟和酗酒。这些坏习惯会加大心肌坏死的风险,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造成猝死。 

5. 定期体检。除了常规的体检项目,冠脉CT和冠脉造影可以确定冠脉动脉起源异常的隐患。 

如果发现身体开始出现症状,急救措施有四点:

1. 静。不要慌乱,应该镇静、安静并保持冷静。

2. 卧。如果身体突然不舒服,应该原地休息,不要走动,全身放松,采取舒适的体位。 

3. 服药。若患有慢性疾病,应立即服药缓解。 

4. 打急救电话。一定要在原地等待,不要自己去医院,很有可能在途中发生室颤。 

本文专家:张学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来源:科普中国) 

作者:刘辉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