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潮”回归、年轻面孔多了,“海派贵妃”史依弘:小时候曾经有一个愿望…
周到2021-11-19 18:41:09

新版京剧《大唐贵妃》这两天(18、19日)正在新宛平剧院上演,这也是本剧继 2019 年重新制作的版本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后的再次上演。

新闻晨报·周到详细报道

显“海派贵妃”风采,史依弘李军安平奚中路等名家领衔,2021新版京剧《大唐贵妃》亮相

宛平剧院是专业的戏曲演出舞台,能够满足这一修改版本的技术要求,所以在这里,本剧将再现辉煌。

开演前,杨贵妃的扮演者、梅派大⻘衣史依弘接受了采访,畅谈了“海派贵妃”的台前幕后。

京剧市场变化喜人, “座中好多青春的面孔”

在2021年的当下谈京剧这个话题,史依弘说自己很开心。为什么?

我10岁进戏校,对舞台的最初感受就是学校的“蒙古包剧场”。周日早上演出之后还有茶话会,戏迷们会点一杯茶叫一个点心,演员就开演了,印象中台下坐的全都是爷爷奶奶。那时我就在想,什么时候京剧能让更多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来看呢?1990 年代我们风华正茂,正是好时候,可也更失落了,因为经常是大幕拉开一看,整个观众席就两三成。 

观众不仅少还几乎是“白发剧场”,传统戏曲当年面临的困顿令史依弘印象深刻,但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她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舞台。

我也一直坚持着,感觉到了 2005年之后,电脑网络越来越发达,新剧场也不断建造着,我们的演出阅历也更丰富了,发现观众开始回归了,开始年轻化了,座中好多青春的面孔,我们真为这种喜人的变化而高兴!

尤其发现戏迷中有很多都是摄影爱好者,看完演出他们会在自己的博客里发照片,京剧传播的渠道多了,也给演员留下不少美图,于是更多观众因为网络而开始了解京剧,关注演员。京剧演员也会写博客来表达想法、记录剧艺生涯,我们跟观众的交流从剧场里延伸到生活中,感觉更贴近了。

我从小给爷爷奶奶们演戏,而今剧场里出现了很多小朋友跟着他们年轻的父母来看戏,每一个时代能来看我们演出的观众都是让我们非常珍惜的,现在的感觉真是最好,实现了我刚学戏时候的理想——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有。

“国潮”回归,新媒体时代京剧传播新维度

当下“国潮”回归,一曲《梨花颂》让很多并非京剧观众的人也心仪并传唱,京剧吸粉的方式远超剧场的空间,能够看到《大唐贵妃》这部宏大巨作的人是有限的,但听过这首主题歌、看过令人惊艳的杨贵妃视频的人则多得多。

问史依弘怎样实现了成功打开京剧推广的新维度时,她说首先京剧本身就是有历史有底蕴的,其次就要 “美”,才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

《大唐贵妃》由梅兰芳先生在三十岁出头时创编的四本《太真外传》而来,那是近百年前了,当时这出戏绝对可以算得是煌煌巨制,极受欢迎;唱腔十分富有音乐性和创新性,堪称梅派唱腔的巅峰作品。

二十年前,梅葆玖老师主导将四本的《太真外传》提炼为一出戏,他能够得到多方力量协助,汇聚各专业英才,做成这件事,才有了《大唐贵妃》。这部戏充分体现了“传承、创新”,而这四个字,是京剧从业者从来没有放弃的追求,所以才会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吸引一代代的人。 

再说“美”,最主要的就是舞台上⻆儿的扮相。都说“京剧是⻆儿的艺术”,一个⻆儿在舞台上就得代表美,加上唱念做打,又兼具艺术感的唯美。观众就是来欣赏这些美的。

说起史依弘的舞台形象,无论她演谁,观众们看了首先都会说的一个字就是“美”。《大唐贵妃》演的是千古佳人杨玉环,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素来都是排名最前列的美貌佳人。能够扮演杨玉环的、并能够被广大观众念念不忘的演员,无论身在哪一种艺术门类中,也都是非常美的。史依弘的扮相润泽端丽,身姿灵动飘逸,符合当下审美,一看就是杨贵妃的形象,在新媒体平台上,不管是剧照、视频,也无论是正戏、排练,都很吸引眼球。

史依弘说:

“美,观众就来了,不美,也就不来了。”

漂亮,有先天的条件;美,则靠后天养成。京剧演员不是只能凹造型的平面佳丽,而是能把布景带在身上、用手眼身法步带活一方空间的美的创造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一点儿没错!

新的舞台新的设计,依旧还是那个“贵妃”

为与时代结合、满足各种观众的欣赏需求,2019 版的《大唐贵妃》在舞美上大量使用了灯光、LED屏,也重新设计了服装、化妆、头饰,当时引起了热烈反响。宛平剧场历经五年改建升级,重装再启之际,就收到了各方观众的来电、留言,希望在家⻔口的舞台再次观看完整的《大唐贵妃》,这是来自市场的要求。

两年前,《大唐贵妃》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五场,盛况犹在眼前;而今,因为新宛平对标现代化大剧场的舞台设备,有能力让这部精心制作的大剧再现辉煌。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

作者:邱俪华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