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跟着“吴姥姥”做实验!她带你“不刷题”探索物理世界……
上海杨浦2021-11-18 17:29:20

最近,有位“姥姥”火了!她的抖音账号“不刷题”,粉丝超120万,B站账号“不刷题的吴姥姥”粉丝超10万、视频播放总量超4000万次……视频内容主要是:进行趣味实验,科普物理知识。

这位“姥姥”已经72岁,满头银发,但每次“出镜”时都热情满满。她就是同济大学物理学专业的退休教授吴於人,快来了解吴姥姥的故事吧!

吴於人已退休11年。她拿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桃李满园,其中不乏海内外“高精尖”。曾与教学课本、实验仪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吴姥姥,如今玩转互联网,将线上平台变成新的“课堂”,让无数网友爱上物理世界,爱上实验探索……

扫帚、鸡蛋、硬币……都能做实验

11月17日,记者来到智勇科创实践基地,在三楼的一间AI实验室内见到了吴於人“姥姥”。当时她穿着标志性马甲,正在进行新一期的“不刷题俱乐部”短视频录制。

如今火遍网络的“不刷题”,其实是吴於人参与组建的“不刷题俱乐部”的简称。它旨在激发孩子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对科学的好奇心,以此推动大家长期坚持物理学习。这一想法来源于吴於人的教学经验。她说自己经常看到学生埋头刷题,却找不到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学习积极性也丧失了……我想让大家知道,其实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涡电流,现在桌上有两块以同角度倾斜的板……”吴於人录视频时,声音会带点俏皮。视频结尾,她还喜欢给观众们“留功课”,“大家自己在家也试着做一下这个实验,听话哦!”为了打破普通网友与“高大上”物理实验之间的壁垒,吴於人选择科普性强的趣味小实验。而实验工具,就是生活中接触得到的常见物件:鸡蛋、硬币、玻璃杯、锅盖、扫帚……通过这些“器材”,她为网友们解释了多种平时看来艰涩难懂的物理专业词汇。

从三个听众,到百万粉丝

2007年冬天,同济大学物理学高材生关大勇,想要在青少年科普领域进行创业。他登门拜访吴於人,希望这位在物理教育方面颇有成就的学者能够给予自己一些启发。而关大勇的创业想法,与吴於人一拍即合。

在吴於人的指导下,2009年,关大勇创立了智勇科创实践基地,致力于将社区青少年带进科学的世界。几年后,退休了的吴於人参与基地工作,担任基地顾问,投身青少年科普事业。2018年,她再次与关大勇一起牵头,联合十位博士教授成立了“不刷题俱乐部”。关大勇至今仍记得,团队成立之初,经费紧张,空间不足,人手匮乏,两人纯属“摸着石头过河”。“一开始只有三个人来听课,但我们也没放弃,就一直做公益,每年做100多场公益科普活动。”关大勇说,“做到后来,人手逐渐多了一些,我们开始考虑在线上同步发展。”

上线之初,“不刷题”只推送一些简单的科普讲座片段,网友反响平平。202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不刷题俱乐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制作了一系列科普实验视频,并推出了一些对应短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一下子吸引了许多用户前来“围观”。于是,“不刷题俱乐部”深入钻研,坚持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趣味科普。

随着“不刷题”爆红网络,“吴姥姥”面对的学生也从一个小小的班级,变成了万千网友。她在高兴之余,也有些不习惯。吴於人说,取名“吴姥姥”,是因为时常觉得自己像刘姥姥一样,走进了互联网大观园。抖音、B站这些平台,吴於人都是第一次玩,一个一分多钟的短视频,写脚本就要花一整天。“我希望我的课,即使是物理小白也能轻松看懂。所以有时候一句台词怎么说,我要左想右想好半天,这并不是件容易事。”吴於人说,自己会尝试着接受新挑战,尽一切努力把青少年科普事业深耕下去。

评论私信,像开“物理论坛”一般

目前,“不刷题俱乐部”的短视频工作已渐成体系,十几位成员各司其职,每周固定推送3条。而网友的热烈回应,超出了大家的预想。

“不论是退休居民,在职青年,还是学生群体,都会主动在评论和私信中向我们提问题,还会在家做我们视频里的实验,认真回答姥姥的问题。”关大勇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物理学高材生毕业了以后,也愿意投身科普事业,我们感到很高兴。”

吴於人曾做了一个小实验录到网上,为使实验尽可能简单易懂,她省略了一些操作,没想到一下子就被细心的网友指出来了。“实验做完后,我就在想可能会有网友提出疑问,结果还真有网友提出来了。”吴於人说,“他不但提出了我的问题,还给出了解决方案,我觉得特别高兴。所以我要向网友致敬,也要承认自己马虎了。希望今后我在做实验时,如果出现瑕疵,网友们能指出来。这样一来,仿佛整个评论区和私信都变成物理论坛了。”

尽管从事物理教学五十年,但吴於人对物理却依然有着高度的热爱与好奇。她回忆最初接触物理学,是因为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工作者,自己受其影响很深。时至今日,吴於人与学生一同进行青少年科普工作,通过“不刷题俱乐部”将求知之心一代代传下去,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

(图片:王子亮)

作者:汤顺佳
选稿:王冰倩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