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壹快评丨给“浪潮们”提个醒:提倡加班不是健康的企业文化
第一财经2021-11-17 15:18:44

近日,葡萄牙通过了一项针对居家办公的劳动法修正案,要求雇主不得在下班后联系员工,不论是发短信还是打电话等,违者将被罚款。浪潮集团是不用担心此类罚款的,因为浪潮集团的员工一直在加班,很方便就可以在办公室里找到他们。

浪潮集团的加班在济南是有名的,被许多人称为执行“996工作制”最为彻底的企业。“996”工作制大致是指早晨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到了晚上,位于济南市经十路上的浪潮集团办公楼灯火通明,里面的人都在“加班”。

浪潮集团的加班早就遭到过非议,但近日网上曝出的该集团雷人口号更让人瞠目结舌。这些口号包括:白天加白班,不瞌睡;晚上加晚班,睡不着;他加我也加,想跑也跑不了;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有空就去加班吧,去完成那些我们还未完成的事。 其中的“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不由让人想起一句广告词:他好我也好。这显然是美化加班之举。

工作任务紧,或者临时来任务,适当加会班是可以的,但如果将加班作为一项企业文化来培育,就不是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了。这样的企业以透支员工身心健康换来的业绩只能是暂时的。显然,浪潮集团是把加班作为了企业文化,因为不单是在会上说说,还作为口号挂在了办公区域,让员工时时看到这些口号,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以致于有的浪潮集团员工产生了“不加班就觉得欠企业一个亿”的“愧疚感”,这与传销中的“洗脑”有多大差别呢。

笔者认为,不可以美化加班文化,更不可以给员工强制灌输加班文化。

首先,这涉嫌违反劳动法。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浪潮集团的加班是否违反了劳动法,现在不好说。但在今年8月,人社部与最高法就曾对“996”工作制说不。另据媒体报道,济南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称,已经在网上看到关于浪潮加班标语口号一事,将前往浪潮集团调查此事。这说明浪潮集团在加班方面可能存在瑕疵,也就有了调查的必要。加班不一定好,但违法一定不好。

其次,提倡加班、美化加班会变相成为强制加班,从而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

在提倡加班的大环境下,不加班就会被贴上不敬业、不思进取的标签。不加班者不仅会成为异类,还面临收入下降,甚至被变相裁员的风险。于是,所谓的“自愿加班”实际变成了“强制加班”。对绝大部分员工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希望能够按时下班,去陪陪自己的家人,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这都是员工补充能量的方式。过分的加班使员工回到家就睡,睁开眼就赶往单位进行下一轮的加班,这对员工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现代化企业治理模式重要的是“以人为本”,要更加注重员工的身心健康。畸形的加班文化,严重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更是对奋斗精神的曲解和背离。这一点,是需要给标杆为“现代化企业”的“浪潮们”郑重提醒一下的。

再次,过分加班不一定带来高效的产出,甚至会培养“懒汉”。

除了一些紧急任务,大部分工作是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的。正常下班时间后仍然灯火通明的办公楼中,有多少员工是在真正加班,有多少员工是为了加班而加班。这是需要认真考量的。对很多员工来说,已经在工作时间内兢兢业业完成了本职工作,无需加班,却无奈回不了家。尽管没有工作状态,也只能“装模作样”地表演。当“装模作样”成为一种企业文化的时候,这家企业还能走多远?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作者:李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