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吃南瓜、玉米就能降血糖?别再继续被骗了
东方网2021-11-17 10:48:20

血糖升高,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不愿意看到的。怎么才能降血糖呢?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琳琅满目的降糖食品。而坊间流传最广的做法,就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将南瓜、玉米视为降糖药。吃南瓜、玉米真的可以降血糖吗?如何科学地降血糖?

吃南瓜、玉米真能降血糖?

事实上,任何一种食物,只要有热量,食用后都会升高血糖。这种波动有大小、快慢之分,但不可能让血糖不升反降。

之所以说,南瓜、玉米会降血糖,是因为玉米和南瓜中的确有改善血糖功效的成分,但要划重点的是——食物中某种成分的功效,并不等于这个食物的功效!

南瓜中含有的”南瓜多糖”,在动物实验中对血脂、血糖、血压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南瓜还含有一种叫做“果胶”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它可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但尽管南瓜中的“南瓜多糖”“可溶性膳食纤维”有这么多的好处,每100g的南瓜本身有 4.5g的碳水化合物和22千卡的热量。一般来说,每350g-400g的南瓜约等于半个馒头(25g主食)产生的热量,这些热量最终会在人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并被人体吸收变为血糖。再者,南瓜的血糖生成指数为75,比苹果高39,比葡萄高32,比香蕉高25,比菠萝高9,比西瓜高5,属于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所以,糖尿病人如果大量吃南瓜,尤其是在主食不减的情况下,血糖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让血糖升高。

南瓜吃还是可以吃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南瓜时,应选择含水分高、糖分低、味甘适口、维生素C较多的嫩南瓜,而不是含有丰富糖类和淀粉的老南瓜。

玉米中富含多糖、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亚油酸含量高达60%,玉米含有较多的镁和谷胱甘肽,动物实验中,这些成分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但玉米中也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同样属于高升糖指数食物。每100g玉米,含有106千卡热量,19.9g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1根中等大小带棒心的玉米,约等于半个拳头大小的馒头(对应25g主食)的热量。因此,食用玉米来降血糖的做法并不可取。

综上所述,食物中某种高浓度提取物的作用不等于食物的作用,依靠食物来降血糖的做法并不可靠。

还有哪些食物也不能降血糖?

苦荞:苦荞中富含生物黄酮类、糖醇、D-手性肌醇、花青素等活性成分, 在抗肿瘤、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改善胰岛功能以及调节血糖、血脂、血压等方面效果显著。

但要想通过食用苦荞来达到降糖的效果是不可靠的。建议将苦荞算入到一天主食总量中,每天约50g-100g。

荞麦:有研究认为荞麦中的芦丁可调节胰岛素的活性,帮助降血糖,但荞麦中的芦丁含量很少,日常饮食摄入的剂量无法降血糖。

苦瓜:苦瓜中提取的苦瓜皂苷在动物实验中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可以辅助降血糖。

但苦瓜的提取工艺异常复杂,如果直接吃苦瓜,无法降血糖。建议将苦瓜算入到一天蔬菜总量中,每天约50g-200g。

秋葵:秋葵中含有一定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是糖尿病人很好的蔬菜选择。

但要想通过食用秋葵来达到降糖的效果是不现实的。

银耳:银耳中的银耳多糖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 亦可显著降低高血糖动物及正常动物血糖含量,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

但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日常食用银耳可以降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上述食物直接食用并不能降血糖,但考虑到它们富含多样化的营养成分,该吃还是要吃的,做到均衡膳食。

如何科学地降血糖?

首先,全天食物摄入量,既要满足能量消耗的需求,又要注意营养均衡,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建议:早餐1/5,中餐2/5,晚餐2/5,每餐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且比例固定。

食物的摄入应与药物、运动相互配合,定时定量。

对于合并消瘦的糖尿病老年人,要特别重视增加优质蛋白质如肉、蛋、奶、豆等的摄入,同时加强身体锻炼,以避免过于严格地控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和肌肉减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依靠食用南瓜和玉米来降血糖并不可取,科学掌握降糖方法,食物的摄入应与药物、运动相互配合。

(来源:科普中国)

作者:包永婷
选稿:单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