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这部体现了日本文化的法国电影,是真正的“人间真实”
四味毒叔2021-11-11 16:58:17

文 | 筱彤

若一切皆无意义,至少灵魂要勇敢面对

《刺猬的优雅》由法国导演莫娜·阿查切执导,改编自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所著的同名畅销书。影片依靠其独特的儿童叙事视角以及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深刻洞察,自上映以来就在西方电影界引发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反响。

影片讲述了一所高级公寓中居住的丑陋的门房太太、十一岁的天才小女孩帕洛玛以及新租客小津先生的故事,以女性视角反映了社会的不合理现实,引发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刺猬性喜孤独,用尖锐的刺保护弱小的自己,正如影片中的几位角色,他们将波澜的内心世界隐藏在孤寂的外表下,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相似的灵魂世界。“勒妮,帕洛玛,小津格郎”是三个真正优雅的人。他们相互吸引,彼此理解,超越年龄,超越相貌,超越阶层,超越国界。

居住巴黎一所高级公寓的国会议员之女帕洛玛,是个天才小哲学家,她喜欢思考,总是用手持摄像机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事情。她讨厌自己那个虚荣的姐姐,神经质的妈妈,还有深陷阴暗政治的爸爸。小小年纪,便看透了成人世界的虚伪,不愿成为鱼缸中命运已被注定的金鱼,于是计划在即将到来的12岁生日当天,杀死自己。

然而,楼下的公寓管理员勒妮的出现,慢慢让她改变了想法和自杀计划。勒妮是出身低微相貌丑陋的高级公寓守门员,她身材臃肿,做事细小谨慎,神情冷漠,似乎没有什么朋友,只在工作时露面,其余时间便房门紧闭足不出户。

通过一系列侦查,帕洛玛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感觉她只是故意装得很懒散,其实内心跟刺猬一般细致。性喜孤独,优雅的无以复加。浑身是刺,一座如假包换的堡垒。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猬,只不过多半不怎么优雅。

勒妮确实是一只躲在坚固堡垒中的优雅刺猬。在她紧闭的房门背后,是一间藏书丰富的巨大书房,她的隐蔽时光是在书海中徜徉,享受文学和艺术世界的丰茂。

享受孤独,契合的灵魂终将相遇

读书的秘密一直被勒妮隐藏的很好,直到公寓搬来了一位新住户小津先生。

偶然间,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让小津先生意识到外表麻木呆板的勒妮其实拥有敏感睿智的内心。小津先生评论前任房客——“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

勒妮下意识地接了下句——“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那一瞬间,两颗素昧平生的孤独灵魂通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字句相认了。精神世界对等的陌生人,无需赘言便心性相通。看书如识人,通过一本对方读过的书,小津先生便洞察到了勒妮浩瀚的内心。

勒妮对日本文学和日本电影的痴迷,让她迅速和小津先生产生共鸣。她会在一个懒散的下午,在炉灶上坐上一只日式铁茶壶,缓缓泡上一杯茗茶,细细品读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当她得知小津先生的姓氏,反弹性地求证——您和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是否有血缘关系?当她在小津家中一眼认出墙上挂的图片正是小津安二郎作品《宗方姐妹》中的“红豆雪山”,两人更加倍感默契,他们相约一起重温这部影片。这是孤独已久的刺猬,渴求遇到一个同类,来相互滋润彼此干涸的灵魂。

优雅的小津先生对勒妮仍旧保持友爱与温暖,他关心勒妮,鼓励勒妮走出伪装的冰冷堡垒,大胆地追求真实的自我。

勒妮在小津先生的感化下,开始相信世界的温暖,慢慢打开了冰封心门。正当她信心满满走上街头,张开双臂准备迎接外面的世界,一辆突如其来的车将她撞倒在地,勒妮再也没有站起来。

愿孤独的你,也如此优雅

片尾,惊慌的路人围在死去的勒妮周围,带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漠然神情。一个衣着华丽的法国妇人的宠物狗冲在人群的最前面,仔细查看勒妮,仿佛躺在冰冷地上的勒妮是它的同类,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但只要深入了解这群人的话,就会发现,他们都有着敏感细腻的内心,容易受伤,害怕受伤,宁可选择像刺猬一样,用坚硬的刺把自己包裹起来,来抵御外界的的打扰,小心翼翼地活在世上,独自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正如勒妮常年紧闭的书房,仿佛那里才是她安全的栖息之地。

我们都明白,爱可以疗愈创伤,但电影终归是电影,帕洛玛遇到了知己,勒妮也找到了真爱,可现实生活中,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被另一个人治愈,倒是“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这句挺贴切,就像最后不幸出车祸的勒妮,即使学会敞开心扉来爱人了,但生命也终结了,想来也令人唏嘘。

也许,躺在地上的勒妮,作为动物性的奴役身份已经消亡,拥有高贵灵魂的躯体已经动身前往勒妮钟爱的诗意王国。

在那里,她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游在文学和艺术的海洋中,收起她尖锐的刺,变成一条优雅的美人鱼,享受精神世界的纯净与温暖。

愿你的生命价值与你的期许相当,成为我们尚未成为的自己。在成为优雅的自己之前,不介意做一只孤独的刺猬,用尽全力竖起尖锐的刺,对抗圆滑虚伪的世界。

《刺猬的优雅》一部典型的法国慢节奏风格影片,体现的却是日本文化中价值观以及审美。

在影片当中,日本文化成为与欧美文化对标的产物,是影片中主人公向往的存在,这一点与法国社会现实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是全球化背景下和谐共生的典范。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