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重庆境内有个“小张家界” 到城口亢谷体验巴山原乡风情丨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
封面新闻2021-11-09 18:45:12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春赏花,夏纳凉,秋观叶,冬赏雪。在重庆城口,有一处让游客一年四季都流连忘返的风景区,那便是重庆城口亢谷风景区。

这里被誉为“小张家界”,2016年6月正式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色旖旎秀美,日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达90%,景区内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达1.8万-3.2万个/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疗养胜地,也是绝佳的避暑天堂。

10月18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寻找2021成渝文旅新地标”大型活动正式启动,开启2021年最具代表性的文旅新地标“海选”。活动启动以来,得到川渝两地文旅业界的高度重视,这其中就包括重庆文旅业的“新秀”——位于城口县的“王牌”景点——亢谷风景区。()

“推荐人”——重庆大巴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起城口亢谷,一幅四季画卷映入眼帘,这里集峡谷、森林、峰丛、绝壁、溪流、奇石为一体,游客可四季前往,观光游玩、度假休闲、生态康养……总能让游客找到一个爱上它的绝佳理由。”

据了解,亢谷景区坐落在大巴山山脚的城口,位于重庆最北处。从城口县城出发,向东而行深入大巴山腹地,“巴山原乡·中国亢谷” 就会从群山环绕中轻巧地一点点剥离出来,呈现眼前。

沿着大巴山的沟壑,亢谷景区蜿蜒而生,这里有云豹、豹、白唇鹿、川金丝猴、梅花鹿等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有3800余种品类丰富的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7种。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巴山秘境,来过的游客都禁不住赞叹称奇。

1100到2680米的海拔,让亢谷年年都拥有雪花璀璨的冬天;而到了夏天,它又绽放着希望的色彩,眼到之处,蓝天白云,绿树成荫。

重庆大巴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相传,亢谷因古时亢河两岸亢姓人家居多而得名,如今亢河沿线的亢姓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亢谷得名却因此而源远流长。

目前,亢谷风景区正重点打造其核心景区——亢家寨。亢家寨项目采用传统的吊脚楼、石墙、茅草屋面的建筑形式,高度还原古时亢人为躲避战乱退守深山建设的古寨子,力争明年下半年建成。

届时,游客可俯瞰亢谷风景区全貌,感受其原乡文化、民俗文化、山神文化;还可沿亢家寨约20公里的高山步道缓行,慢赏山中姹紫嫣红;也可乘1400余米的索道缆车,登上垂直高度300余米的悬崖观景平台,俯瞰大山雄奇壮美。

“盛夏难耐蒸桑拿,中国亢谷透心凉;矿泉水中玩漂流,青龙峡口看猕猴。”待到炎炎夏日时,亢谷青龙峡漂流将带游客嗨翻天,在冰火两重天的青山绿水间尽情嬉戏,恣意享受水上的速度与激情,畅怀寻觅盛夏难得的美景与清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