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
大风、降温、雨雪齐上阵
国内多地发布暴雪红色预警
部分地区将出现
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受降雪和寒潮天气影响
全国多地发布停课通知
部分铁路列车停运、道路封闭

中央气象台11月9日6时发布暴雪蓝色预警:预计11月9日8时至10日8时,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中北部、吉林南部、黑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10~13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新增积雪深度3~8厘米,局地可达10厘米以上。

内蒙古通辽遭遇
史上最强暴风雪天气
致5609人受灾1人死亡
8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通辽市中部和南部出现暴雪,并伴有吹雪,能见度较低。通辽市气象部门发布多次预警,其中发布3次暴雪红色预警,4次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据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应急管理局昨日发布的雪灾快报,自2021年11月5日20时起,通辽市强降雪天气过程导致科尔沁区、开鲁县、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开发区8个旗县区受灾。
截至11月8日16时30分,雪灾导致8个旗县区,50个苏木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5609人,因灾死亡1人;死亡牲畜176头(猪7头、牛56头、羊113只);受损棚舍2245座、草料库17座、大棚98座、仓房62座;受损工厂厂房1座、自行车车棚1座、游乐场棚顶1座,建安医院门诊大厅受损500平方米。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46.53万元。

△科左后旗阿古拉镇宝日胡吉尔嘎查一牧民家房屋院落被厚厚的白雪覆盖
因受特大暴雪天气影响,通辽机场能见度不足50米,最大风速为17米每秒,雪深度达43厘米,机场跑道实行临时关闭,所有进出港航班取消。

11月8日凌晨3点36分,辽宁省消防锦州北镇大队接到一起报警称,一名孕妇羊水破裂面临早产,因当地暴雪导致交通堵塞无法自行到医院。

铁南中路政府专职消防站到达现场后,为了确保在转移过程中孕妇自身保暖,选择用棉被将孕妇包裹起来运送至楼下私家车里。由于雪深,私家车无法正常通行,指战员驾驶消防车在前方进行护送,为私家车行驶开辟了一条安全通道。随后,康泰路消防救援站救援力量加入,由站长钱亚贺带路引导至北镇市妇幼保健医院,最终,在两个队站10余名指战员的接力救援下,将孕妇成功运送至医院。所幸母子平安。

辽宁300余座设施农业蔬菜大棚
被积雪压塌
7日夜间起,辽宁沈阳遭遇冻雨、暴雪罕见天气,积雪厚度一度达到10—15厘米。

△8日,沈阳,市民雪中出行
据不完全统计,沈阳新民地区目前已有300余座设施农业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塌,目前当地政府正组织抢险,种植户及农业合作社正在进行生产自救。

受强降雪影响,辽宁沈阳部分建筑被压塌。


△沈阳市第五十三中学报告厅棚顶发生坍塌,无人员受伤

△沈阳市马三家子岔路口加油站发生坍塌,一辆货车被压,暂无人员受伤报告
截至8日17时,辽宁鞍山市区雪深已40厘米。受特大暴雪影响,大量车辆被积雪覆盖。



黑龙江: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雪)
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
从7日晚开始,黑龙江哈尔滨市迎来今冬首场降雪。8日白天,降雪转为降雨,形成冻雨灾害性天气。

△8日,哈尔滨,树上的冰挂

△8日,哈尔滨,人们在狂风中艰难前行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预计:8日夜间到9日白天,黑龙江省继续维持雨雪天气,哈尔滨南部、黑河中部有大雪,其他大部地区有中雨夹雪或小到中雪。伊春、哈尔滨、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部分时段有冻雨;黑龙江省大部地区有道路结冰。
黑龙江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于8日16时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雪)应急响应由Ⅲ级提升为Ⅱ级。

交通运输部:
9省市184个路段
受降雪结冰影响封闭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截至昨日(8日)中午11时,受降雪及路面结冰影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陕西9个省市共计184个路段公路封闭,其中北京7条高速7个路段,天津24条高速24个路段,河北37条高速47个路段,山西18条高速33个路段,辽宁26条高速26个路段,吉林14条高速22个路段,黑龙江13条高速13个路段,陕西12条高速12个路段公路封闭,恢复通行时间待定。7日开始,途经京沪高铁的部分列车晚点或停运。
11月8日0时起,G5京昆高速雅西段因拖乌山路段降雪导致路面结冰,目前雅安往西昌方向所有车辆在石棉收费站分流下站,石棉站、栗子坪站往西昌方向入口以及孟获城站双向入口关闭。西昌往至成都方向所有车辆在彝海收费站下站,冕宁站、灵山站、彝海站往成都方向入口关闭。
受雅西段道路结冰影响,攀西段泸沽、漫水湾、礼州、西昌北、西昌南、黄水、德昌站往成都方向入口禁止所有货车进站通行。恢复时间待定。
既然全球变暖
为何寒潮来袭?
既然全球变暖
为何寒潮来袭?
下一波冷空气还会这么猛吗?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为何频发?
专家解析来了
寒潮来袭,是否意味着今冬将会是冷冬?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一次寒潮过程并不能说今年冬天就一定是冷冬。关于冷冬,我们有比较明确的国家的标准和严格定义。首先它是针对冬季三个月的平均的气温而言,跟降温的幅度和范围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有“单站冷冬”“区域性冷”和“全国性冷冬”三个等级。其中只有全国50%以上的站点都出现了气温明显偏低的情况才能算“全国性冷冬”。所以说判断今年冬天是否为冷冬,我们需要等冬季三个月结束之后,根据降温的幅度和范围再来判断。
将到来的下一波冷空气,还会这么猛吗?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4日到16日我国北方地区还有一次冷空气过程,它影响的区域主要是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地区,大部分地区的降温幅度可能有4到6摄氏度,并且伴随着4到6级的大风。跟刚刚过去这次寒潮天气过程相比,它的降温的幅度和风力都是明显要弱的,同时在水汽条件上也是明显不如这次寒潮,所以说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雪的强降温的这可能性更小一些。
今年冬天会否出现雨雪冰冻灾害?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的冰冻雨雪天气,它与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频繁,南方地区低纬度的水汽条件比较好是密切相关的。那么从我们今年的预报上来看,今年冬季冷空气活动依然会比较频繁,但是南方的水汽条件要明显差于2008年,也就是说今年出现像2008年那种情况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不过我们考虑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发生这种阶段性的低温雨雪冰冻的天气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何为拉尼娜事件?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还有哪些?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拉尼娜主要是指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低的一个现象,就是偏低超过0.5摄氏度,并且持续5个月以上,我们就可以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在大部分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冷空气活动相对是比较频繁的,是有利于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气温相对偏低一些,并且出现强降温过程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它也会使得西太平洋的高压减弱,造成我国南方的水汽输送条件变差,江南华南的地区水汽条件不好,降水偏少的特征。
既然全球变暖,为何寒潮来袭?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全球变暖它不仅仅体现在平均温度的升高上,它还体现在我们天气变化的幅度明显增加上,也就是说在暖的时候会更暖,冷的时候会更冷,虽然平均起来看是一个偏暖的特征。同时,这种变化还有很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根据很多相关的研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事件的次数是在明显增加的,所以这次出现寒潮来袭的强降温过程和全球变暖的趋势并不矛盾。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因何多发频发?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跟全球变暖有着密切关系。全球变暖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不同区域增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像在北极地区和我们高原地区增暖的速率是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正是因为这样热力差异的变化,尤其是像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使得我们中高纬度的环流经向度明显加大,也就是说不稳定性明显加大,使得这种极端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都是一个明显增加的趋势。
希望极端天气早日过去
各地人民的生活恢复正常!
选稿:李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