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独处24小时”:上海街头现透明房子 吃饭睡觉全程被围观
东方网2021-11-06 10:07:54

近日

上海新华社区

上生新所附近的孙科别墅旁边

一个20平方米大的透明玻璃屋

引来路人围观

从10月11日开始

每天17:00到第二天17:00

每一个24小时

这间“玻璃屋”会迎来一位新主人

他或她必须要在这间屋子里独处

而且得待满24小时

路过的游客也充满了好奇:

他们为什么待在玻璃房里?

不在乎隐私吗?

怎么上厕所?

原来

这是2021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

演绎区里的“24小时独处计划”

经过前期筛选31位挑战者集结于此

每个人需要独处24小时

为了参与此项挑战

有人还特意乘火车从外地赶来

挑战者:

没有特别的理由

写写日记发发呆

特意从外地赶来的挑战者是一个女孩,她姓占在杭州从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10月30日下午5点左右,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整理自己的行李,非常简单,只有一个黑色背包,包里有帽子、杯子、洗漱物品和几个本子……

20平方米的玻璃屋里

配置有一床、一桌、一椅

一灯及花露水、矿泉水等

日常用品

“看到招募,我就报名了,没有太特别的理由,脑子没有太用力思考后就做出的决定,就是心脏和感觉下的判断吧。”

占小姐告诉记者,除了上厕所、买吃的之外,24小时就待在这里,写写日记,而这次独处的收获就是找回了写日记的感觉,有种自由的感觉。

在记者和她的攀谈过程中

不断有市民从玻璃屋外向里张望

满脸疑惑和好奇

一位阿姨告诉记者:“24小时待在这里,怎么上厕所和吃饭呀,一点隐私都没有。”

但也有市民跃跃欲试:“这个还能报名吗?独处在这里或许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值得挑战。”

主办方给我配备了钥匙,如果需要上厕所会将门锁上,去附近的卫生间,其余时间都待在屋里。”占小姐告诉记者,在独处的24小时,参观的人们都很有礼貌,基本上你不眼神接触,就不会来打扰你,有些太好奇的会敲敲玻璃,问几个问题。

“最可爱的就是小孩子了,有一对红衣双胞胎男孩想从窗户口翻进来,同行的黄衣小男孩戴着红领巾,叮嘱我让我不要说话。还有两位小女孩进来参观,我邀请她俩签了名。两只猫被邀请进来躺了我的床,一只叫橘子,一只叫桃子。” 占小姐笑言。

谈及隐私问题,占小姐说,隐私在她看来分两种,一种是表象的,能被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直接通过五官获取到的。而另一种则是内里的,只能通过深度沟通交流,交换分享,才能体会到感受到了解到的。

“对于全透明的环境并没有太多顾虑,虽然这次参观得人着实有点多,但我内心深处的隐私别人并没法窥探到,他们看到的之前很表面的我,可能甚至是虚假的我,所以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独处

让我不再那么在意和害怕

他人的目光”

另一位挑战者是一个来自河南郑州的小伙子17岁的小孙在上海学法语,看到招募觉得很好玩就报名了。

小孙穿了一身白色系,从卫衣到裤子和鞋,是一个阳光男孩,这次他还特意带了双白色的拖鞋,说这才和MUJI风装潢的玻璃屋风格相搭。

独处的24小时,他在写字和音乐中度过——听着Maisie Peters写出自己的内心。晚上享受啤酒与卤味的碰撞,清晨喝到了第一杯咖啡…..随身还带了本余秀华的《月光落在左手上》:“在五月之末,万物葱茏也不能覆盖,山水退让,而你若来,依旧被一个幻影溺灭…. ”

他还在里面翻看着曾经走过的各个咖啡馆的手帐:drippers、质子……这些他所喜爱的馆子曾经尝到的风味,咖啡的价格与服务,都记录在属于他自己的本子上。

“我是闲不住的,几乎每天都要在外面走一走,所以我平日并不会真正的独自在家一整天,就很难静下心来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写文章。通过独处,我发现我还是蛮喜欢去写一些东西的,同时在玻璃屋里有着更多的思考。”小孙说,当然也帮助他不再那么在意与害怕他人不同的目光,毕竟在盒子里那种被“观赏”的感觉是被无限放大的。

小孙最擅长的是与人互动,这在他独处的24小时得以全然发挥,他遇到了法国人一家三口,用法语和法国小孩,还用拍立得为他们拍了照;加了一位路人的微信、和上海阿姨谈论里昂这所城市,这些在他看来都是一种收获。

24小时独处

一个透明实验室

从10月11日到11月11日,将有31名来自天南海北的参与者来到这里接力"24小时独处计划",他们的独处痕迹将以访谈等形式进行收录,作为"时光切片"留存。

活动组织者告诉记者,独处,在当今社会越来越稀缺,人们被互联网以及各种社交软件所包围,几乎已经享受不到属于个人的独处时间了。他希望设立一个有仪式感的空间,被观察的独处,去思考当下的社会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参加这项挑战的以年轻人居多,女孩子居多,他们没有对独处的恐惧。参加活动的都是普通的公众,挑战者在24小时里不会被限制自由,饮食起居和平时差别不大,也可以带自己喜欢的东西进来

“24小时独处计划”

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有网友认为:

这样行为艺术蛮好的

不收房租自己可以住一年

有网友表示:

动物园的动物就是这样


有网友认为:

有网络就没有意义


有网友质疑:

被围观就不是独处了

还有网友担忧:

消毒了吗?


对此,你怎么看?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