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彰显“人文松江”魅力
上海松江2021-11-04 18:57:35

根深叶茂,人文松江。松江作为“上海之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延续千年的上海文化根脉的起点。

“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在实施两轮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松江不断厚植城市精神品格,形成新时代松江精神,彰显独特魅力,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全区纳入监测的16家景区(点)共接待游客79.94万人次,营业收入4336.1万元,同比增长17.07%。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游客中,越来越多的人从来松“一日游”变为了“过夜游”。

引客而至的是一座城,更是潜藏在城市背后的文化。基于深厚绵长的人文历史与璀璨文明,松江踌躇满志,以文化自信为城市培根铸魂,谱写昂扬动听的时代协奏曲。2019年,松江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时隔一年,又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五年来,松江坚定文化自信,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将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推进文旅融合,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城市经济发展,为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传承文脉,涵养“上海之根”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在上海“五个新城”的文化定位中,赋予松江新城营造“上海根”的定位。这是松江悠久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上海期冀把根留住的一往情深,让人对不忘本来、开辟未来的上海充满文化自信。

松江的历史建筑根基深厚。4600多年的广富林文化,上承良渚,下接马桥,是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融合的见证;肃穆华丽的唐经幢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文物,是我国现存晚唐时期最高大、最完整的一座经幢;近千年历史的醉白池引无数文人墨客聚此写生作画……

松江的非遗种类繁多,松郡棉布以扣布、稀布、标布、高丽布织出“衣被天下”;丝网版画以多种民间艺术技法刻画出农民的生活百态;十锦细锣鼓以古戏乐和民歌小调敲出软糯细腻的江南风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使古代松江孕育了今天的上海大都市。

区委书记程向民指出,松江要打造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之城。不忘根本,才能枝繁叶茂,绿树成荫;不忘根本,才能翠拂今人,泽被后世。五年来,松江传承文脉,深耕史脉,着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区文旅部门多措并举,加强对历史建筑、风貌街区、革命遗址、工业遗迹的保护利用,探索传统历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

位于松江府城南门原址上的云间粮仓,由旧粮仓和旧厂房改造而成,自“华丽变身”以来,这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气息的网红文创园区,不断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吸引艺术家们驻足停留。两年来,园区根据“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活动兴园”的思想,积极联动市、区、街道参与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六六夜生活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策划举办展览展示、演艺演出、讲座沙龙、文创市集、露天电影等高品质活动百余场。类似于云间粮仓改造方式的还有贤禾美术馆、旺家根雕艺术馆,它们成为松江区首批“艺术家驻留目的地”,让艺术家“走进来”,再通过他们的作品让松江文化“走出去”。

在推进城市记忆工程中,松江始终传承发展戏曲曲艺、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聚焦下塘、仓城、府城等历史文化风貌区,打造传承历史记忆、展示城市更新、凸显江南风貌、集聚文旅业态的宜居宜游的人文高地,努力使典籍中的松江、文物中的松江、遗迹中的松江在穿越时空中呈现活态。

近年来,位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诸多文物保护点正在被活化利用,杜氏雕花楼、马家厅、钱以同宅、袁昶宅、史量才故居、马相伯故居……一座座古宅焕新颜,变身为非遗传习基地、书画文献和戏剧琴艺的研究和展示地、名人资料展陈馆和爱国教育基地等。

文旅融合,建设“人文松江”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为旅游赋予深刻的内涵,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为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3、2、1,开拍!”上海影视乐园内,一场还原电影拍摄现场、演绎旗袍秀和武打戏的艺术节开幕式让游客体验了一把别样的老上海风情。今年国庆期间,松江推出众多文旅融合的节庆活动,激活了城市的人文魅力。

广富林文化遗址内开办了一场集夜景观光、风味小吃、创意市集、文化展演、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富林游园会”,让游客流连忘返。醉白池公园以董其昌、顾大申书画艺术阵地为载体,挖掘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精心打造“我们的节日”,包含了静态观摩、动态展演、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形式,着力突出江南名园旅游节庆文化特色。

有赏有玩,在“千年渡口·风华百年”车墩镇首届渡口文化艺术展上,市民不仅可以参观丝网版画、船木艺术品和非遗衍生品,还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现场体验丝网版画和剪纸艺术的创作过程。

文旅的有机融合离不开完善的硬件设施建设。近年来,松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场馆、体育设施、公园绿地等向社会开放,培育打造市民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文化新空间和休闲好去处。此外,松江围绕“世界窗、科创芯”,推进科技影都核心区“一路一湖”(玉阳大道、华阳湖)建设,着力完善上海科技影都综合城市功能。

从“纸面”走向“地面”,松江持续发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诚建精品酒店、佘山茂御臻品之选酒店(二期)、度假区商旅文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聚焦全域旅游产品体系,推进石湖荡浦江之首、新浜农旅科创园、泖港“云间吾舍”田园综合体、叶榭东方童梦奇缘等文旅项目建设。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方向。为了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提质增效,松江深化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着眼“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建设山城连景、水陆联动、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专程为松江而来。

在强化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中,松江推进辰山植物园5A级、广富林文化遗址5A级、蓝精灵乐园4A级国家旅游景区创建,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区A级景区超过20家,并覆盖全部街镇。

此外,松江还不断深入实施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滨水可游憩。近期,区文旅局整合了区内优秀传统文化建筑,推出六条微旅行线路,市民可在建筑宣传大使的带领下线上云游云间第一楼、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等。

深耕品质,打造“文化名城”

“人文松江”的价值高度和松江新城精神品质的高度息息相关。在实施两轮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松江紧紧围绕构筑以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和影视之都为特色的文化名城这一目标不动摇。而围绕这四大名片做文章的背后是不断厚植松江的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的气质格调,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城,以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今年市文旅局组织开展的2021-2023年度“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中,松江区叶榭镇、泗泾镇、车墩镇、新浜镇四镇入选,它们凭借具有地方特色和品质的艺术文化(舞草龙、十锦细锣鼓、丝网版画和戏剧)脱颖而出。

松江的“书香之域”遍布大街小巷,钟书阁、朵云书院广富林店、山脚下的书店、南村映雪等一批“最美”书店让读者遇见自由的精神与心向往之的远方,各类读书活动为建设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加码”助力。

松江的“书画之城”坐落于多处,程十发艺术馆、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艺云阁文化艺术空间……游客徜徉在书画艺术中抚脉寻根。

松江历史上不仅有本土大家,还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寓居于此,创作出大量的文化瑰宝。目前,松江正在打造“二陆”读书台等文化新地标,扩大中华书法“祖帖故里”影响力,加快编纂“一典六史”,推动创建“中国戏剧之乡”。

作为一座物华天宝的“文博之府”,松江还拥有8家博物馆,303处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点),让游客穿越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没有围墙、不设围栏,整合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开展多种线上线下教育活动,让市民近距离观看到“展品”,目前正在打造的“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将为市民带来全新的文物观赏体验。

提升文化品质的同时将特色做足。近年来,松江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上海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两大机遇,将科技影都打造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重要承载地、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影视特色功能区、松江科创文创双轮驱动、产城深度融合的示范区。

此外,不断优化影视扶持政策,推进影视创作、后期制作、版权交易、宣发放映、衍生品开发等产业链布局;紧抓优质项目引进,推进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上海(车墩)高科技影视基地、星空综艺影视制作研发基地等科技影都重点项目的建设;有序推进华策影视传媒科技学院项目,加快影视人才集聚;举办影视重点节展活动,扩大上海科技影都品牌效应。

从书香、书画到文博、影视,近五年来,松江不断提升人文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文化之魂塑造城市品格,以独特品质打造“文化名城”。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