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年底,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一位10个孩子的母亲突然被一群蒙面人从家中绑架走了,从此音讯全无。直到30年后,她的尸体才在海滩上被发现,一段尘封的疑案逐渐揭开面纱。
由美国作家帕特里克·拉登·基夫创作的非虚构小说《什么也别说:一桩北爱尔兰谋杀案》近日由格致出版社出版,本书试图通过对一桩谋杀案的揭秘,将那段惨痛的北爱尔兰近代史呈现在读者面前。
日前,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沙青青与《上海书评》执行主编郑诗亮做客神兽之间博荟广场店,与读者分享北爱尔兰相关历史与阅读心得。
讲到爱尔兰的话,对于很多中文世界的读者来说,其实是一个挺陌生的概念,甚至很多普通的中国人会搞不清它跟英国之间这种爱恨情仇的关系。
在沙青青看来,《什么也别说:一桩北爱尔兰谋杀案》的悲剧主角琼·麦康维尔,即失踪的母亲一案,牵扯出的是历史上爱尔兰与英国、北爱尔兰之间的冲突,“这个故事某种程度上是当时整个北爱状态的隐喻。”
他介绍,在2003年这个时间点,北爱尔兰的纷争已经渐趋平息了,自从签订《贝尔法斯特协定(星期五协定)》(Good Friday Agreement)之后,北爱已经不再爆发大规模的争斗。“但是2003年的这桩案件的揭露,似乎又把人们重新引回了30年前动荡的岁月。”
活动现场,沙青青从今年上映的《狼行者》这一爱尔兰版的《幽灵公主》故事开始,通过《黑色47》、《风吹麦浪》、《傲气盖天》、《血腥星期天》、《饥饿》以及成龙主演的《英伦对决》等一系列与北爱尔兰有关的影视作品,细致地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爱尔兰、北爱尔兰与英国之间的纠葛历史。
例如《英伦对决》,沙青青说:“关于这部电影的背景,很多中国人当时看得是云里雾里的。”电影描绘了成龙扮演一个移民在英国生活,他的女儿被一批恐怖分子炸死,他为此向恐怖分子复仇的故事。在电影中,这些恐怖分子号称是某个组织的残党。“虽然没有点名,但这个组织一看就是暗指爱尔兰共和军。”
而作为成龙对手的反派选角布鲁斯南,他的扮相与《什么也别说》故事中新芬党的领袖人物格里·亚当斯简直一模一样,而亚当斯也一直被认为是当年爱尔兰共和军幕后的指挥者。
“在北爱尔兰的首府贝尔法斯特,在第二大城市伦敦德里,曾经有很多城区性的隔离,就跟柏林墙一样,会画一条线,一边住着天主教徒,一边住着新教徒。”沙青青说,但是双方的冲突并没有随着隔离被停息下来,而是越来越血腥。
“回到书中,为什么琼当时会被绑架?绑架她的人能够被证明是当时的爱尔兰共和军中的这批恐怖分子。他们绑架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要绑架一个10个小孩的母亲,而且当时她还是一个单亲妈妈,这似乎是很残忍的事情。但这就是当时冲突的状况,这惨烈的程度,也可以通过这些影视作品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知。 ”
在沙青青梳理的北爱尔兰历史的基础上,郑诗亮从族群冲突的角度来解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在这本书所描述的绑架案之前,北爱尔兰的社会隔阂已经非常明显。”在他看来,从《什么也别说:一桩北爱尔兰谋杀案》中,也可以窥探族群分裂这一议题。
回顾冷战时期的历史,人们惧怕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没有发生,而是区域性的冲突持续爆发,如巴以冲突、斯里兰卡内战、印巴冲突,甚至西班牙、意大利内部的冲突也不断凸显。这些矛盾冲突的背后有深刻的经济基础。
在北爱尔兰,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矛盾造成了分裂,
双方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都觉得自己族群的经济困境是对方造成的……双方都持着不同的逻辑上自洽的正义观。
郑诗亮说,这一隔阂让双方的矛盾不断累积,“很难通过说理去进行对话、进行彼此的和解”,最终造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爱尔兰问题以极为暴力血腥的方式爆发,“这也给这段历史带来了悲剧感的色彩”。
为此,英国政府做出了及时的调整,他们认识到无法激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反而是通过温和的隐忍,让爱尔兰共和军的道义破产,招不到新人,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政治解决,将军事问题政治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达成了暂时性的和平解决。
“可以说,作者帕特里克·拉登·基夫非常擅长讲故事,以小见大,通过这一桩谋杀案把英国的整个族群冲突折射了出来。”郑诗亮说。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周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