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总反酸烧心,胃镜查不出问题,到底是病吗?应该如何治疗?
东方网2021-11-01 20:16:43

问:总感觉反酸烧心,有时胸痛咳嗽,胃镜查不出问题,这到底是病吗?应该如何治疗?

答:总感觉反酸、烧心,还伴随胸痛、哮喘、慢性咳嗽、声音嘶哑,做胃镜却查不出什么毛病?你可要小心了,这并不仅仅是衰老的表现,而是消化科常见的慢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 (GERD),这是一种因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类疾病。中国胃食管反流患病率为5.77%,大城市患病率普遍更高,其中上海的发病率为7.7%。

为什么会发生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呢?据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食管亚专科副主任医师孙益峰介绍,这是主要是因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另外,左右两侧膈肌松弛;食管蠕动功能下降;胃排空延迟等也是导致反流的主要原因。

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是反酸、烧心、嗳气;此外还可能伴有反复发作的咽喉部异物感、紧缩感、咽痛、声音沙哑、鼻塞、流涕、咳嗽、喘息、口臭;胸痛、胸闷、憋气。部分患者平卧时症状更为明显,导致很多人无法正常工作,晚上休息不好,甚至产生了焦虑、抑郁的问题。

老年人是此病的好发人群,这是因为老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降低、食管蠕动功能下降、食管上皮修复能力降低。但胃酸的分泌并不会降低,此外,老年人胃动力不足,胃排空延迟;老年人动脉硬化,食管粘膜血供减少,损伤难以修复;老年人心血病发病率高,长期服用心血管药物会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以上因素导致该病发病率增加。,越来越来的青壮年人也正在加入此病的行列。这是由于很多人有暴饮暴食、抽烟、喝酒等行为,也可能因为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大,饮食无规律、久坐不动、过于肥胖等。

如果做胃镜又查不出问题,那要怎么确诊呢?孙主任介绍,胃食管反流须进行针对食管功能的检查:包括食管测压和食管24h pH监测。明确食物括约肌压力的情况;食管体部蠕动情况;以及有无食管裂孔疝;除外其他食管动力型疾病(如食管痉挛等);而食管24hpH监测主要检测食管内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其目的是判断反流的种类和反流的程度。

目前该病的治疗须循序渐进,首先,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不要暴饮暴食,吃饭规律,选择清淡、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饱。另外,需戒烟酒减肥、、戒烟,晚上睡觉抬高床头等;如以上无效,需行药物治疗;部分患者需进一步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

据了解,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目前手术治疗损伤大,改变消化道结构等不利因素。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食管亚专科团队牵头,自2018年8月起开展了一项全国多中心的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利用磁力原理治疗胃食管反流的新的手术方法:磁性括约肌增强器(简称磁力环)治疗胃食管反流,在不改变消化道生理结构的情况下治疗胃食管反流成为现实。

据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食管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志刚介绍,“磁力环”是由若干颗互相连接的“珠子”组成,医生通过腹腔镜将其植入于患者胃食管交界处,即食管下括约肌的位置,增强这一部位的张力来抵御胃反流,达到治疗目的。这一手术操作快速、创伤少、术后恢复快,且不改变消化道结构,也不影响对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截至2021年9月30日,目前国内共完成磁力环植入手术48例,其中,上海市胸科医院完成入组42例。接受磁力环治疗的患者反流症状均明显减轻,特别是食管外症状,如夜间咳嗽、胸痛等有了大幅改善,且所有患者均保留打嗝等功能。在28例完成1年的随访的患者中,有27例患者达到临床成功疗效指标,临床成功率为96.43%,术后1年需药物持续治疗的患者由术前100%下降为23.5%。

胃食管反流病饮食注意事项:

1、慢进餐、不饱食

2、餐后注意坐姿,餐后特别是午餐后直坐高椅子或躺椅

3、通便保持大便通畅

4、腰带不宜太紧腰带过紧甚至为美而束腰,均会加大对胃的压力

5、餐后遊免弯腰这是减少胃食管反流很重要的措施

6、当不能避免弯腰时,就要控制食量。

哪些食物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

1、薄荷可松弛平滑肌,降低食管扩约肌压力;

2、巧克力可影响食管酸碱度与食管括约肌压力,而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3、油炸食物和油腻食物含有高脂肪,可增加食管黏膜对酸的敏感性;

4、含糖量高的食物也可引起烧心症状,如糯米、豆沙、山芋等

什么情况需要考虑外科手术?

1、经严格内科治疗无效;

2、并发Barrett食管、合并食管裂孔疝、出血、吞咽困难等

3、经常反复发生反流性、吸入性肺炎;

4、不愿意接受终身药物治疗而自愿选择手术者;

5、需要长期大剂量抑酸药维持治疗的年轻胃食管反流患者;

6、有严重的食管动力障碍、抗酸剂维持治疗难以达到治疗目的或对大剂量长期应用有顾虑者;

作者:刘轶琳
选稿:王珂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