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英法渔业纠纷再升级:不是战争 却是较量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10-29 08:40:48

△图片来源:法国《北方之声报》

“这不是一场战争,但是一场较量。”(This isn't a war, but it's a fight.)法国海洋事务部长安妮科·吉拉尔丹当地时间10月28日对日趋升级的英法渔业纠纷这样评价。

随着英国“脱欧”后遗症的不断显现,英法两国的渔业争端不仅丝毫没有平息解决的迹象,反而纠纷日趋升级。“脱欧”之前,英法两国在扇贝等海鲜捕捞上已经积怨长达10多年之久,而“脱欧”之后,英国又频频给法国渔民在捕捞申请上“卡脖子”“穿小鞋”。终于,法国忍无可忍了。

法国28日发出了“最后通牒”——公布了一份制裁清单:禁止英国渔船停靠部分法国口岸;加强对英国输入商品的卫生检疫与通关检查;对英国船只展开系统性安全检查;强化来往英国卡车的查验。简言之,就是随时随地可以“找你麻烦”。而法国留给英国的回应时间只有五天,下周二(11月2日)是最后期限,届时包括切断英属泽西岛电力供应的制裁手段恐怕均会“上线”。而法国在28日当天已在领海扣留一艘英国渔船,并对另一艘处以罚款。杀威棒已经打在了英国身上。

△法国加来港海关(图片来源:法国《北方海岸报》)

在法国发出警告声明不久后,英国进行了回击,承诺如果这些限制措施真的生效,英国将做出“适当和有针对性的回应”。英国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法国的威胁令人失望,这些具有威胁性的措施似乎不符合贸易与合作协议以及更广泛的国际法。我们将向欧盟委员会和法国政府转达我们的担忧。”

而法国政府里“唱白脸”的人则说,法国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法国海洋事务部长吉拉尔丹:我也听说英国方面认为我们反应过度。这不是反应过度,我们必须要维护自身权利,维护我们的渔民以及海洋经济。任何人在协议上签字之后,都应当遵守协议。我们跟英国的协商已经长达9个月,他们总是说会研究技术层面的问题,一切都能得以解决。好吧,那我当然希望是这样,但是得在11月2日这个期限之前解决。

法国政府发言人阿塔尔: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是,仍有将近一半具备捕捞资格的法国渔船没有得到正式的捕鱼许可,这种情况是不可接受的。我可以明确地说,我们的耐心已经达到极限。

泽西岛:一个特殊的存在

△泽西岛与法国的相对位置

在2020年12月31日英国“脱欧”过渡期结束之后,《英欧贸易与合作协议》便在欧盟开始临时执行。按照规定,英欧双方应向获批渔船互相开放距离海岸线12到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6至12海里的捕捞水域。

然而,离法国海岸线仅有20多公里的英属泽西岛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里不属于英欧协议的执行范畴,但当地政府又决定效仿英国抬高捕鱼许可的发放门槛,这令法国诺曼底和布列塔尼大区的渔民“如鲠在喉”。

△2021年5月6日,法国渔船封锁圣赫利尔港口现场(图片来源:法新社)

在今年5月1日《英欧贸易与合作协议》正式执行之际,泽西岛就已经打算将大量法国渔船排除在其捕捞水域之外,此举引发法国渔民的激烈反应。5月6日,50多艘法国渔船封锁了泽西岛首府圣赫利尔的港口,英国海军与法国海岸宪兵队还因此分别派出舰艇监控事态发展。直到泽西岛当局同意把临时捕鱼许可延长至9月30日,才暂时平息了风波。

但等到9月的最后一天,泽西岛仍然拒绝了75艘法国渔船的许可申请,并勒令这些船只接下来30天内停止所有在其水域的捕捞活动,这就成了英法渔业争端近日不断升级的导火索。

6至12海里“入场券”

△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专属经济海域划分示意图(图片来源:Daily Express)

当然,更靠北的上法兰西大区的法国渔民也遇到麻烦。截至9月30日,在向英国政府申请英格兰水域捕鱼许可的175艘渔船中,只有100艘的申请获批,而被拒的申请全部来自希望进入到距离英格兰海岸6至12海里这片水域捕捞的渔船。

法国专业人士指出,由于水文地理条件占优,北海中的英国水域的确更适合成鱼栖息。而且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加深,这种优势还在继续扩大。尤其是在距离英格兰海岸6至12海里的区域,这里的渔业资源更为丰富,有枪乌贼、红鲻鱼等不受配额限制的捕捞品种,可产生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中,法国、比利时以及荷兰在英国水域的捕捞所得有近八成来自于此,英国拒发许可则真是击中了痛处。

想拿许可?先验明资质!

那么英国凭何拒绝法国渔船的申请?这都是英欧协议中对渔船资质的定义“惹的祸”。相关资质指的是2012年到2016年期间有4年在距离英格兰海岸6至12海里水域作业。

在法国海洋渔业和海洋养殖国家委员会总干事让-卢克·哈勒看来,对于长度在12米以下而没有配备船舶监控系统的渔船来说,要证明这一点尤其困难。谈到法国渔民和相关公共机构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的举证历程,哈勒不免苦笑。

法国海洋渔业和海洋养殖国家委员会总干事让-卢克·哈勒:这项工作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从省和大区一级的渔业委员会,再到农业部的渔业局,全都参与进来获取所有可用的数据,来证明这些渔船的作业史。这其中甚至包括了通信基站的记录,足以说明我们为此做了多大努力。虽然对于小型船只,我们还在使用纸质的捕捞申报表,但其实记录很详细,包括了各个捕捞品种的重量以及对应的捕捞水域。所以这应该也可以作为申请捕鱼许可的证明。

然而,英欧协议并没有对举证的形式作出具体规定,这不免让英国方面有了可乘之机。结果就是,在被英国拒发捕鱼许可的法国渔船当中,有大部分是无法通过船舶监控系统来提供证据的小型船只。法国渔民为此有种“被耍了”的感觉,而法国政府则更为犀利地指出,这已不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在于英国是否有切实执行《英欧贸易与合作协议》的政治意愿。

和解的基础:资源与市场的双向配置

△法国渔船驶出滨海布洛涅港口(图片来源:法国海洋部网站)

其实,英欧双方、尤其是英法两国希望妥善解决渔业问题的基础是存在的。从上世纪60年代一些欧洲大陆国家与英国签订的《伦敦渔业公约》,到后来的欧盟共同渔业政策,再到英国“脱欧”之后仍然与欧盟共同管理的近百种海洋捕捞资源,都已经让双方在渔业发展上形成很高的相互依存度,这一点对地理位置临近的英法两国来说更为显著。

法国海洋渔业和海洋养殖国家委员会总干事让-卢克·哈勒:就以从法国的滨海布洛涅出港为例,其实行船半个小时就进入到英国海域,这一段海峡是很狭窄的。渔民一般会在英国和欧盟水域交替作业,这跟不同的季节、潮汐还有天气有关。所以在不同的水域穿行是这个职业的常态,可以说法国的捕鱼船队每年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英国水域作业。

△法国渔民在英国水域捕鱼(图片来源:法新社)

据统计,目前欧盟渔民在英国海域每年捕捞海产品的总价值达到6.5亿欧元,法国渔民30%的捕捞量出自这一海域。反观英国,在与欧洲大陆分享渔业资源的同时,其实也获得了广阔的渔业市场。英国渔业年产量近四分之三都出口给了欧盟国家,其中35%到40%出口到了海峡对面的法国。

但问题在于,这种以“资源换市场”的红利并没有在渔业自捕捞作业到贸易出口的产业链上得到公平分配,渔民总是觉得自己被“分了羹”。久而久之,英法两国渔民也就“相看两生厌”,甚至在海上“擦枪走火”。2018年8月,在法国水域就发生了法国渔船拦截前来捕捞扇贝的英国渔船的冲突事件,当时还惊动了欧盟委员会出面在英法之间调停。

△2018年8月英法渔船冲突(左侧蓝色大船为英国渔船)

英国“不讲武德”英欧合作或全面受阻

还需要看到的是,“脱欧”之后,英国出于自主政策与权益的考量,在履行同欧盟签订的协议方面已经不止一次“不讲武德”了。而近来,英国不仅跟美澳掺和起所谓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还在跨英吉利海峡的非法移民偷渡问题上表现强硬,更是令英法关系变得“别别扭扭”。

△法国渔民在泽西岛水域抗议捕鱼受限(图片来源:《法兰西西部报》)

所以这次即便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法国政府也明显提高了调门儿。自10月初以来,在展开部际协调的同时,法国政府还同欧盟成员国和欧委会密集磋商,试图在法国和欧盟层面都能提出反制措施,进而向英国政府施压。

法国政府在10月27日发表的声明中就称,已经要求欧委会尽快召集为监督《英欧贸易与合作协议》执行所建立的“伙伴关系理事会”,并启动协议中用于纠正履约问题的条款。声明还强调,在双方重建信任和英国切实履约之前,欧盟与英国其他方面的合作都不可能取得进展。

那么接下来是以谈促和,还是继续硬刚?更多的是要看英国如何来接。如果英法真的在渔业问题上闹掰了,那么到时候法国渔民有鱼捕不到,英国渔民有鱼卖不出,吃亏的说到底还是渔民自己。

11月2日的截止日期,留给英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选稿:孙衍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