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德防长称可对俄进行核威慑 俄方痛批:完全是“幻想”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10-27 07:17:34

10月21日,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被问及有关北约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遏制俄罗斯的方案,包括使用核武器的问题时称,有必要“向俄罗斯明确表明,西方国家准备使用此类手段”。

这样的说法立即激起了俄罗斯方面的强烈回应。俄罗斯外交部、国防部在内的多个部门密集对此表态。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25日表示,卡伦鲍尔的这番言论完全是“幻想”。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同一天表示,希望德国能找到理智的领导人约束其国防部长,不要鲁莽地想要测试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可靠性。她还指出,俄罗斯没有威胁到北约,但北约却依然以遏制俄罗斯为目标。“对手”一词已经牢牢扎根在北约的词典里,这证明北约想要重返冷战时代。

23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也曾回应卡伦鲍尔,警告德国防长应当清楚北约向俄罗斯边界附近集结部队会有怎样的后果。

时讯链接>>美俄在核力量上的博弈与较量

德俄之间关于核威慑的交锋其实反映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和较量。实际上,美国与俄罗斯关于核武器的博弈较量早在苏联时期就开始了,作为当时世界上两大军事集团北约与华约的主导国,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斗争从未平息,核力量的较量无疑是两国博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到今天,美俄核博弈仍在继续。

冷战时期 美苏进行核军备竞赛

美国领先于苏联成功研制核武器,并于1945年8月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苏联于1949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美国的核垄断,与此同时,被拖入了核军备竞赛。

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核战争一触即发

在此期间,美苏两国数次滑向核战争边缘。1962年,美军飞机在古巴上空侦察时发现了古巴的导弹发射场,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立即对古巴实行了武装封锁,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

时任美国总统 肯尼迪:如果有核导弹从古巴发射,袭击西半球的任何国家,美国都将认为是苏联发动的袭击并对苏联发动全面报复打击。

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但在此期间,美苏两国多次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最终美苏两国相互妥协化解了这场核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开始扩充核武库,美国由于陷入越战泥潭消耗巨大,到60年代末,美苏核力量已基本处于均势。

20世纪80年代,两国经过长期的军备竞赛都具有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核打击力量。在两国竞逐间,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在1975年达到了27519枚的巅峰,苏联的核武器数量则在1986年以45000枚达到了冷战峰值。

美俄曾签订核武限制条约

在军备竞赛过程中,美苏逐渐意识到“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开始将核武器的应用转向以核威慑为主要目标。

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对部分导弹作出限制,这是美苏双方为限制军备竞赛迈出的重要一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原有的绝大多数核力量,两国在核方面同样签订了一系列限制条约。

2010年,美俄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旨在限制两国部署的战略核武器数量。

《中导条约》失效 美俄军控难度加大

不过,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以所谓“俄罗斯长期违反《中导条约》”为由,宣布美方将暂停履行该条约义务。

时任美国总统 特朗普:俄罗斯没有遵守《中导条约》,我们要终止这一条约,我们要退出。

随后,俄罗斯也宣布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中导条约》成了一纸空文,让美俄两国的关系再次紧张。双方加紧研发、升级新的武器,军控难度再次加大。

俄美《中导条约》失效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成为两国间唯一的主要军控条约。两国今年2月商定,将该条约有效期延长5年。双方都有意利用这5年时间达成一个新的军控条约。

今年4月,俄罗斯和美国交换了各自的弹道导弹和核弹头数量信息。截至2021年3月1日,俄罗斯的处于部署状态的核弹头数量1456枚;核载具510件;美国方面部署状态核弹头数量1357枚;核载具651件。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