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一到冬天就变成起床困难户,怎么办?
东方网2021-10-26 16:22:10

工作日的早上,叫醒打工人的是三分钟一响的夺命连环闹铃。同样是起床,为什么夏天时大部分人醒来时精力充沛、能量满满,一到冬天就全员变身起床困难户呢?

光照

在人体第三脑室后壁,附着着一个豆粒大小的组织——松果体。它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胺类激素,即褪黑激素,我们现在大多简称为褪黑素。

褪黑素首次被发现于1956年,具有延缓衰老、调节免疫、抗击肿瘤等功效,但我们最熟知的是它对睡眠的改善作用。

每当夜晚来临,人体按照生物钟的要求开始分泌更多的褪黑素。当体内褪黑素达到一定量时,人便自然而然地产生困意。到了清晨,光刺激增强,光照对于褪黑素分泌有抑制作用,可使人体能够从睡眠中醒来。

秋分过后,日照时间减少、太阳高度角减小,秋冬季相较夏季天亮得更晚,且光亮度较低,光照对于褪黑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相应会更容易出现起床困难的情况,起床后也会感到混沌和疲惫。

温度

在人处于睡眠状态时,周围环境温度也将会对其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暴露温度高于或低于26摄氏度环境温度时,都会缩短睡眠时间。

冬天我们被厚厚的被子包裹,被窝里温度维持在26度左右,使睡眠时间相对延长。而夏季入睡时,人体所处的环境温度常高于26度,使睡眠时间相对缩短。此外,冬季被窝内外温差较大,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也使得人会更想要留在温暖的被子中躲避寒冷。夏季被窝内的温度与室温相差并不大,可轻松地掀开被子飞身下床,起床相对更加简单。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小幅升高首先会对呼吸中枢产生刺激作用,使得呼吸加深加快。但随环境二氧化碳浓度的进一步升高,其对人体呼吸过程反而会产生抑制效应,影响血红蛋白携氧释氧能力,出现中枢神经的抑制、昏睡、痉挛。

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气温较低,人们居家时大多门窗紧闭以保暖,每日开窗通风时间相较夏季减少,久而久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数据显示,一般情况下室外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380ppm,而在不常通风换气的室内密闭空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可达上千ppm,会使人产生“略微昏沉、疲乏无力”的感觉,早起更为困难。

注:ppm是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也称百万分比浓度。

起床困难并不仅是自身毅力不足,同样也有客观原因背锅。想要克服起床困难,除了定上闹钟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准原因科学施策,建议大家:

1、适当调整作息,遵循“冬日早睡”原则,毕竟早睡才能早起;

2、早上起床后及时拉开(有条件的也可以在床上按动遥控按钮~)窗帘和一同早起的太阳公公来个大大的拥抱,辅助降低体内褪黑素浓度;

3、室内及时开窗通风,减少二氧化碳的堆积,减轻由其带来的疲惫与困倦感。

当然,鼓励大家早日摆脱起床困难症也不意味着倡导起床越快越好。

为了避免清晨急于起床导致的血压升高,我们还建议大家:

1、保证夜间睡眠质量,精神放松、不熬夜。

2、冬季起床后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尽量减少起床前后由于环境温度突变引起的血压急升。

3、起床后及时补充水分,促进排便的同时辅助降低血液粘稠度。

4、起床后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较为平缓的低强度运动,尽量避免突然下蹲、突然起身等导致体位急骤变化的动作。

5、日常生活中清淡饮食必不可少,低盐高钾饮食助益血压平稳。

(来源:上海疾控)

作者:包永婷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