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谁的婚姻不是"一地鸡毛" 戏剧《婚姻情境》本月底开演
东方网2021-10-16 09:30:44

瑞典国宝级现代电影“教父”伯格曼经典作品《婚姻情境》,由“鼓楼西戏剧” 演绎后,将于10月底在中国大戏院上演。这也是演艺大世界·中国大戏院2021国际戏剧邀请展的参演作品。剧版《婚姻情境》由过士行导演,何雨繁、刘丹等主演,他们将以精湛的表演带领观众走进一对夫妻的内心世界。

今年的国际戏剧邀请展中国第三代小剧场新锐代表“鼓楼西戏剧”联动,特设“鼓楼西特别版块”,作为鼓楼西戏剧首次在上海的集中展演。鼓楼西剧场经过七年耕耘,成就精品戏剧品牌,京城戏剧地标,立足小剧场的同时,积极迈向大剧场,出品口碑好剧《枕头人》《探长来访》《一句顶一万句》《丽南山的美人》等。这次,他们带来的作品除《婚姻情境》外,还包括编剧朱宜联手中国新锐戏剧导演丁一滕、旅法音乐人丁可带来的作品《我是月亮》;由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张杨执导,英国作家J·B·普利斯特列作品《探长来访》。

剧版《婚姻情境》不同于影视版本的展现,它以精巧如八音盒般的舞台、简洁深邃的灯光、细密的对白,一步步刺破了“婚姻”的真谛,讨论两性之间普遍而深刻的关系问题。

英格玛·伯格曼曾四次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野草莓》《第七封印》《假面》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1973年,英格玛·伯格曼编剧并导演了六集电视剧《婚姻情境》,播出后引发轰动,据传甚至引发当年北欧离婚率和复婚率的上升。之后他又将时长 5 个小时的电视剧剪成 2 个多小时的电影,并且亲自排演了话剧。《婚姻情境》是豆瓣评分最高的伯格曼作品。伯格曼以他深邃的目光,发出对婚姻和亲密关系的诘问。

对于一些伴侣来说,一开始最吸引他们的品质,往往却成为最令他们讨厌的缺点。这仿佛如同一个魔咒,《婚姻情境》中的主人公约翰和玛丽安也不能幸免。约翰回忆起年轻时的两人,那时玛丽安充满幻想,“鬼灵精,坏脾气”,可如今他又觉得她“无理取闹”;而对玛丽安来说,年轻时的约翰顽皮且不拘一格,会“以逗爸妈生气为乐”,可如今她觉得他“愚蠢、自大、笨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痴”。

在伯格曼的电影《婚姻生活》中,事业成功、体贴而自信的丈夫对结婚十年的妻子坦承自己爱上了别人,受够了枯燥乏味的婚姻生活,想要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而妻子也不遑多让,告诉丈夫,想要甩掉对方已经足足想了四年。她甚至极度讨厌“两个愚蠢、放纵、没大脑、懒惰、自私的女儿”。

然而,以为能在一段新的关系中重新寻回生活的意义的约翰却发现,生活的琐碎不会因为换一个伴侣而改变,和新爱人的生活也充满了种种不如意,他回过头来跟玛丽安倾诉,“和宝拉在一起的寂寞比真正的寂寞更糟”。

他们分居、离婚,经历权力关系的反转,与不同的情人恋爱、再婚,却永远也找不到灵肉合一的完美婚姻。

这部上世纪70年代诞生的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它在当今社会依旧能够引起话题——约翰与玛丽安的婚姻生活不能算是最糟糕的。但就是因为它的平常,也就更具普遍性或典型性。

剧版《婚姻情境》不事张扬地把这对夫妻日常的生活“情境”呈现在舞台上。剧作家为这对夫妻安排了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结构。他们不仅父母双全,还有两个女儿。在剧中,我们依稀能看到如今的“丧偶式婚姻”早在四五十年前就已经上演,而孩子“谋杀”了父母“性生活”也早已是活生生的现实。

导演过士行是中国现代派戏剧史上的核心人物。他编剧的《鸟人》在1993年首演时曾出现过买票的人从首都剧场门口排出一里多地的盛况。早在十多年前,过士行就曾想排演《婚姻情境》,他被作品的细腻与真实所打动。在他眼里,伯格曼的戏如同熬粥,“他以简洁的手法诠释对剧本的理解,不是蒸炒煎炸的用力过猛,也非一锅端的大乱炖,而是小火慢熬——几个小时下来,个中滋味,全在这一锅粥里。”

过士行通过调动多种舞台手段,把伯格曼对婚姻关系中男性的傲慢、自以为是外以及“不肯认同父亲角色”的批判发挥到了极致。简约化的舞台布景、反戏剧性的生活化表演、近乎二人私语的对话方式,这些都指向一点:这不是戏,这就是你我的日常生活,是我们无可逃避的“婚姻情境”。尽管彼此都对爱持有深深的期盼,都曾为此做出过不懈的努力,但是,由于两人追求仅仅限于个人的快乐或二人世界的幸福感,所以他们即使每天生活在一起,甚至躺在一张床上,然而,他们却是孤独的。虽近在咫尺,却已将对方推得越来越远……

“从家庭到社会,我们都缺乏一种关乎人的爱的教育。我们接受的教育只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遇到坏人该怎么办。但是在情感方面,你说不清楚谁是谁非,而这恰恰是需要理解和关心的。”过士行表示,

作者:王永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