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地处徐家汇,这座颇具历史人文气息的公园等你来赏
上海徐汇2021-10-11 14:04:22

作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实际行动,上海市正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星罗棋布的绿地公园点缀着徐汇这一中心城区的基底空间,有的时尚大方,有的精致秀丽,有的主题鲜明,其中,最具有历史人文气息的当属位于徐家汇商圈西南部的光启公园。

光启公园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历代均有维护。原名为南丹公园,1983年为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而更名为光启公园,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3年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有别于其他的公园,站在光启公园门口,举目可见按照明代墓制重修牌坊,雕工精美古色古香,牌坊上还镌有对联,上联为“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为“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这是对徐光启一生历史地位的最好评价。步入公园,越过石桥,宽阔平坦的石道径直通向徐光启墓,石马、石羊、石翁仲等沿着石道依次排开,气势非凡。徐光启墓位于公园北部,周围用花岗岩镶砌,墓碑上“明徐光启墓”五个大字为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所题。墓后的托山长满了绿草,周围银杏、柏树林立,整个墓区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漫步公园可以看到园内有不少与徐光启相关的雕像作品。名为《桑园试种》的雕塑造型演绎了田间地头,一个孩童正在地上端看试种的农作物,而老汉正与便服着装的徐光启讨论着什么,徐光启手捧试种的甘薯,神色平和,整个作品宁静祥和。另一座坐落在公园深处的《督造火炮》则充满刚强的韵味,徐光启一身官服站在大炮边,与一洋人一起似乎在眺望远方的战事。园内还有《夜观星象》和《徐利谈道》两尊雕塑,这四尊雕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再现徐光启“西学东渐”“睁眼看世界”的历程,记录着这位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农学家、军事家和翻译家的光辉成就。

徐光启手迹碑廊在墓左侧,廊长12米,廊中有徐光启著的《几何原本·序》《葩经嫡证序》等五篇手迹碑石。碑石镶嵌在廊壁中,外有玻璃框架保护。廊的背面是明末清初查继佐撰的《徐光启传》及程十发临摹的徐氏肖像。光启公园负责人章成雄介绍,在园内还点缀着雕塑、残件与马相伯书写的“徐文定公墓前十字记”,能让来游玩的市民纵览古今,遥望未来。近年改建时,这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雕塑文物等旁边都附上了二维码,游客们可以通过扫描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

公园里,曲径回绕,树木葱郁,鱼戏荷池,宜于休憩和瞻仰。作为纪念徐光启的主题公园,漫步园内不仅可以感受近代自然科学启蒙的气息,还能了解徐家汇地区的前世今生,感受历史人文带来的厚重载物。

作者:姚丽敏、王卫民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