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这位松江人在长津湖战役中担任60师炮团干事……
上海松江2021-10-08 09:45:43

观看电影《长津湖》

致敬父辈和他的战友们

作者:顾益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我迈入影院观看热播影片《长津湖》时,耳旁顿时回荡起了儿时讴歌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奔赴朝鲜战场的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曲旋律。

1950年,初生的共和国刚从百废待新的战争环境中缓过气来,着手医治战争创伤,开启国家重建之幕,不期然朝鲜半岛的战火又起,战争的炮火延绵到了毗邻朝鲜半岛的东北丹东等地,东北地区危在旦夕,面临着严峻考验。党中央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毅然决定排除万难,同仇敌忾,为保家卫国出兵朝鲜,并迅速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军奔赴朝鲜,抗击以联合国军名义入侵朝鲜的美国侵略军。

1950年11月,为粉碎美军沿三八线向北进发,进而占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的企图,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所辖的20军、26军和27军奉命在朝鲜长津湖地区集结,与美国精锐王牌部队——陆军陆战一师展开了一场极为惨烈的战役,史称“长津湖之战”。《长津湖》即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这一重大战役情况的影片。影片着重刻画了入朝参战的志愿军某穿插连官兵在战役中在面对寒冷、饥饿的恶劣气候环境中与装备精良的美军进行殊死对决的场景。

影片中由吴京扮演的伍连长和由胡军扮演的雷排长等人物形象不畏艰险,英奋战,塑造的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栩栩如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电影,影片既有宏大的叙事和战争场面,披露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艰难决策中的果断和英明,全景式展示长津湖战役敌我双方激烈战斗的场面;又有以穿插连官兵为主线铺展开来的细节刻画和人物塑造,较为成功的体现出了宏大叙事与具体战斗情节的有机融合。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美双方投入军力最多、战局最为惨烈、影响也是最为深远的一次战役。由宋时轮任司令员的第9兵团投入兵力有15万之多。那年,朝鲜长津湖地区的气温罕见出现了零下40度的极端天气。战争初期由于麦克阿瑟的现代化装备的美陆空军入侵朝鲜后的快速向北推进,战争出现了对我极为不利的局面,原来驻扎在华东地区,准备攻打台湾(由于爆发朝鲜战争,美国第七舰队入驻台湾,解放台湾被迫搁浅)的华野第9兵团被迅速列装奔赴朝鲜,绝大部分官兵来不及换装就穿着秋衣秋裤抵达了冰天雪地的朝鲜,由于美军的空域优势,运送志愿军粮食、衣物的车队常常遭遇美军空军的空中打击,补养十分困难。参加长津湖战役武器落后的志愿军官兵不仅要与武装到牙齿美军对垒拼杀,还要以坚强的毅力抵御凛冽的寒冬和饥饿导致的死亡危险。

影片中,撤退途中的美军陆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在目睹一群手持武器呈匍匐状埋伏但已没生命迹象的志愿军官兵时,出于军人的礼遇和敬意,向他们致敬的场景即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真实写照。长津湖战役第9兵团在宋时轮司令员的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布局东线战场,全歼了狂妄不可一世的美军陆战一师的“北极熊团”,极大提升了志愿军官兵的精神和士气。经此一役,美军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向南回撤到了三八线附近,自此不敢轻易向北推进,这为最终签署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长津湖》的细节设计也十分细腻到位。为了充分佐证第9兵团所属部队的官兵大多来自于华东地区,穿插连的连长和指导员分别被描绘成了浙江湖州人和上海人。其实依我的判断,历史真实中他们应该是20军60师的所属连队。60师是一支由抗战中的新四军浙东纵队发展而来的部队,官兵多为江浙子弟。

我的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淞沪支队,在长津湖战役中担任60师炮团干事(后下到连队任连指导员),与参战的千千万万的志愿军9兵团的官兵一样,经历了战争中残酷的血与火的考验,为保家卫国,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完整和尊严,不惧战争的死亡危险,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参战的第9兵团的27军还与我们松江有缘,是72年前解放松江的一支劲旅,这些都是我在这黄金周假期怀着虔诚和崇高的敬意,急切地到影院观看《长津湖》电影的主要因素。

我的父亲顾根福、母亲顾芬云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热播《长津湖》恰逢其时。影片《长津湖》必将与电影《上甘岭》、小说《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一样,成为描绘抗美援朝战争的一部不朽的电影和承载那段历史的一个重要符号。

(图片:资料图)

作者:顾益君
选稿:王冰倩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