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上海交通广播30周年大直播-新老主播全天16小时分享“干货”和“笑料”
新闻晨报2021-10-01 00:32:53

见习记者 王 琛

1991年9月30日早上7点,中国第一家交通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信息台正式开播。随后几个月内,北京、成都、南京等几十个城市的交通广播此起彼伏、应运而生。

2021年9月30日,是上海交通广播的30周年纪念日,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交通广播的大日子。

上海交通广播策划在9月30日当天,从早晨6点一直到晚上10点,推出“凝聚30年交广情怀的电波盛宴”16小时大直播,全天节目分为“致敬”“经典”“传承”三大篇章,不仅在广播端呈现,同时在百视TV、话匣子客户端、阿基米德FM、上海交通广播视频号、一直播等平台音频、视频同步直播,与广大听众和观众共同庆祝上海交通广播“三十而立”。

5个采编播人员组成的

第一家交广团队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城市交通拥挤不堪,行路难、行车难、交通堵塞疏导难。25万辆机动车、2万多辆外地车、近700万辆自行车,人均占路不足2平方米,不少路段交通阻塞频繁,出现骑自行车比乘汽车快,甚至乘车不如走路快的怪象。

上海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开设交通信息广播,用以引导交通出行、缓解交通拥堵。1991年9月30日早上7点,“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信息台开始播音”,一个崭新的广播呼号响彻上海的天空。中国第一家以播报交通信息为主导的专业广播媒体——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交通信息台正式开播。

当时只有5个采编播人员,条件简陋,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版。交通广播的创业者们从零开始,硬是把没有先例的交通专业电台办得风生水起。

在“致敬篇”里,交通广播请来了开台时的5位采编播人员代表:秦来来,王坚,金晓英以及方舟、秦畅、阿丁等交通广播的前行者,他们将分别参加全天各档直播节目,和主持人还有收音机前的广大听众朋友一起,在节目中回首难忘岁月。

回望经典

新老互动爆猛料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广播节目也面临着更多新挑战。

曾经红极一时的《交通指南》节目没了用武之地,上海交通广播就及时推出服务类节目3.0升级版——《1057大家帮》,倡导大家帮大家,努力营造“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暖流。

节目播出7年多来,抗战老兵失联62年的儿子找到了,出租汽车驾驶员、白血病患儿、脑瘫少年、熊猫血宝宝、命悬一线的肝移植女孩……成百上千的个体得救了,就连1599棵古树名木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救助。

依托《1057大家帮》节目,上海交通广播还设立了“大家帮志愿者基金”,同时建立了一支由社会各届400多位代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帮帮团,被网友盛赞为“爱上海的100个理由之一”。

大直播中,当年《交通指南》的节目组成员蔡岚和小乐将和《1057大家帮》主持人郭亮一起聊聊:时代发展了,如何更好地为听众做好服务的话题。

如今,《阿丁谈交通》也已升级发展为《王蕾车管家》,节目涉及面更广,听众遇到的交通问题也更加复杂,这就意味着对主持人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次大直播节目里,阿丁和王蕾首次联手主持《王蕾车管家》也将成为亮点,一档节目的前任和现任同框出现,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交广人大聚会

行进中的智慧上海

上海交通广播的30年,正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交通建设不断变化发展的30年。来自全国百城百台交通广播播出机构的100多位记者已在9月28日齐聚浦江,探访轨道交通指挥大楼,倾听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故事。安徽交通广播主持人宇晗向记者分享自己的参观感受:“上海的交通广播的信息播报密集而高效,为全国的各大交通频率开了先河,我们很早就有收听上海交广的习惯。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对于上海以及我们全国的交通广播都非常有意义。”

据了解,如今的上海交通广播专门开设了高速路况专栏,每天早晚两档进行直播的一个连线,向市民播报高速的路况信息。在节假日和灾害性天气保障的期间,交通台的记者也会进驻指挥中心,了解交通的运行动态,实时对外播放。每一个平凡日子里,都有交广人在为整座城市保驾护航。

9月30日上午6点到晚上10点,锁定FM 105.7,上海交通广播,收听“凝聚30年交广情怀的电波盛宴”——16小时大直播,一起聆听交通广播的“台前幕后”。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王琛

作者:王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