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国庆特别节目《石库门的笑声》10月1日登陆东方卫视-奏响海派文化新协奏
新闻晨报2021-09-30 23:35:26

晨报记者 邱俪华

10月1日21:20,东方卫视将播出国庆特别节目——实景海派喜剧《石库门的笑声》。节目以上海标志建筑石库门为背景,将传统上海独脚戏与新海派喜剧相结合,由“阿德哥”毛猛达和他的老搭档沈荣海挑梁出演。该剧将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入手,生动演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上海如何蜕变成如今的金融中心、国际都市。

本次特别节目将滑稽戏里的“说学做唱”以电视化、情景化的形式进行呈现,一小时的节目中将出现七到八个情景短剧,又像相声,又像小品,又像电视剧,又像小电影。

节目将以线下剧场《石库门的笑声》为蓝本,融入传统上海滑稽戏演员和海派喜剧新人共同表演的形式,从过去到未来,引领新的海派喜剧潮流,打造海派文化新风向标。

衣食住行记录申城烟火

地道沪语尽显海派文化魅力

此次独脚戏大集锦涉及上海文化、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购物这上海的“四大品牌”,关心人民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在有关“住在石库门”的上海方言表演片段中,演员表演松弛自然,“吃蟹没有姜,事情要搞僵”,“吃蟹没有糖,心里空荡荡”,以生动通俗的语言演绎了上海邻里之间互相帮衬,互借醋、姜、糖享用大闸蟹的温情故事;“苏州河的蟹,阳澄湖里浸一下,这是‘汰浴蟹’”,邻里间诙谐讨论苏州湖、阳澄湖大闸蟹的特点。据悉,沪语将贯穿本次毛猛达和沈荣海的表演,叨家常般的对话语言不仅透露出上海市井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而且尽显申城地域方言的魅力。

“衣”片段中服饰的变化则生动反映了上海市民生活的细节与变化。从演员讨论的改革开放后女子旗袍的样式翻新,到关于“华挺绸、美丽绸、涤粘绸、涤绢绸”与一步裙、迷你裙等当下潮流服饰的幽默段子,一部服装史就是上海人民生活变化发展的侧影;而cosp lay等潮流文化元素与传统上海独脚戏、石库门背景形成冲击碰撞,这种富有张力的碰撞也与上海活力、多元、包容的城市气质不谋而合。

“食”片段则凸显了乐观积极的时代风貌,“嘉定的葡萄,松江的鲈鱼,朱家角的蹄胖,南翔的小笼”,演员以上海特色美食作引,幽默调侃沪语中带“吃”字的表达,譬如“吃排头”意为挨领导批 评;而“行”片段中,演员以新鲜热辣的语言评析上海堵车现象等社会热点,充分发挥了滑稽戏关注现实、灵活机动的特点。

“玩”片段中由大学生儿子“吃鸡”游戏而引发的误会折射出不同代际对新鲜事物的不同反应,父母以为儿子说“吃鸡”(注:电子游戏)是想吃鸡肉,便询问儿子,“你喜欢吃老母鸡还是童子鸡?你喜欢吃葱油鸡还是手撕鸡?”;而对“种草”“拔草”等当代生活中流行用语的讨论,同样体现了在上海这座时尚之都人民群众的消费生活日趋丰富多彩。

海派文化喜剧新人惊喜加盟

怀旧摩登交织讲述魔都蜕变

自2018年9月首演至今,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已在线下演出了百余场,累积观众近十万人次,本次特别节目在原有剧目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通过实景拍摄、音乐演绎等尝试,展现上海的都会风光与城市变迁,探寻上海这座城市的血脉。

本次节目打破棚录模式,在上海奉贤实景演绎经典申城故事,打造出了一台与剧场《石库门的笑声》不一样的电视节目;海派文化喜剧新人的加盟则助力了上海地域文化的年轻化呈现,《笑傲江湖》第四季冠军、上海籍相声演员张聿也将在情景剧中友情出演“阿德哥”的儿子。

除了演绎形式,音乐也是本次特别节目的一大全新看点。开场以音乐为引,加入遗留在上世纪光阴里的叫卖声与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声音元素,由两位主角演绎石库门早晨的情景,串成一首《石库门协奏曲》。怀旧与摩登交织,岁月沉淀与蜕变发展融合,协奏曲起到了“点睛”作用。

《石库门的笑声》从普通市民身边说起,无论是石库门内邻里分吃大闸蟹,还是款式花样不断翻新的旗袍,作品以小见大地展现上海一路走来的轨迹、方位的变化。上海如何从依附江南水乡的上海滩,演变成如今的金融中心,国际都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它从硬件到软件、从金融贸易到文化生活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经济发展,它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未来可期待的壮阔蓝图,都被那对“名嘴”娓娓道来。

石库门的笑声是属于上海人民的笑声,这一方水土滋养了他们,在这里生活与奋斗的上海人用海派独特的幽默语言,记录这个时代,传承城市文脉。在时代的浪潮里,石库门敞开胸怀拥抱变化,奏响全新的海派协奏曲。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邱俪华

作者:邱俪华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