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全运会落幕 上海市代表团以36金、27银、28铜完成参赛目标
解放日报2021-09-28 06:13:21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昨晚闭幕,上海市代表团以36金、27银、28铜的成绩全面完成参赛目标,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上海代表团常务副团长、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为梦想拼搏都是真英雄,奋斗的青春永远最美丽。希望上海健儿在全运赛场展现的精神面貌,可以转化为上海各行业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正能量。”

老骥伏枥新人辈出

许昕、黄雪辰刚征战完东京奥运会便投入全运会;上海马术领军人物张滨先后参加8届全运会,48岁率上海马术队夺金。这些上海老将的坚守,让人看到热爱的力量。

16岁的陈芋汐已成长为上海跳水的中坚力量,19岁的陆佳雯夺得全运会跳高冠军,17岁的唐钱婷是上海泳坛新希望,上海14岁少年杨立豪夺得攀岩U16组男子两项全能(难度、攀石)冠军。这些年轻选手是上海体育的未来。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申城健儿的顽强拼搏精神。赛艇选手张灵、陈云霞参加3个赛艇小项,4个比赛日划了20公里,完成最后一个项目后,两人瘫软在艇上;拳击名将胡建关,眼睛视网膜脱落两次动手术,全运会是闭着一只眼睛拿下冠军;沙滩排球选手高鹏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在踝关节韧带撕裂的逆境下,坚持打完每一场;上海女足5个主力在国家队,2个队员留洋欧洲俱乐部,主教练也贡献给了国家队,这样一支网友口中的“老弱残队”,依靠不屈不挠的意志拿下亚军。

多元办训培养人才

新秀展露风采,背后是上海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传统体校办训、体教融合办训、社会力量办训三种模式协同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传统体校一直是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目前上海有区级体校34所,市级体校3所,相比其他体育大省数量不到十分之一。在不断巩固体育系统一、二、三线队输送渠道的同时,上海体育通过不断提高体校软硬件建设等各方面要求,提升发展水平。2017年—2020年周期,共有20所上海体校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其中有9所是国家级重点基地。奥运冠军钟天使(浦东三少体)、姜冉馨(奉贤区体校、黄浦区体校联合培养,以奉贤为主)、张灵(青浦区少体校)、陈芋汐(徐汇区少体校)等都是由传统体校培养输送。

目前,上海以800余所市、区两级体育传统学校为基础,在全市布局了65支学校办二线运动队。奥运冠军陈云霞就是由七宝中学田径队转项培养输送。上海小将徐家杰夺得全运会标枪冠军,他由行知高级中学培养输送。

上海十分注重社会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许昕、武磊等都出自于上海社会化办训机构,从根宝基地走出的中超运动员有30多名。

激发市民运动热情

中国健儿、上海选手的出色表现,也极大激发了上海市民参与运动健身的热情。

“2021年上半年,作为上海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健身业,增长率高达53.3%。”徐彬表示,上海是全国最早把群众体育板块从市运会独立出来的城市,每四年一届举办上海市民运动会,目前已举办三届。中间间隔的三年,每年举办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今年有近200万人次市民参与。

徐彬介绍,从最近三次全国公民体质健康达标率看,上海连续三次、15年都排在全国第一。但再分析具体人群,达标率最高的是老年人,最低的是青少年。“当然,我相信‘双减’政策实施以后,青少年数据会有较大的改善。”上海在倡导校园青少年掌握三项体育技能:一项集体运动项目技能,培养团队精神、规则意识;一项个人对抗项目技能,培养坚韧不拔、意志品质;一项智力运动项目技能,培养大局观、冷静思考的能力。徐彬说:“我们希望全民健身能够真正成为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主体。通过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真正带动上海市民的身心健康水平不断提升,这是上海这座城市体育的价值所在。”

作者:陈华
选稿:杨宜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