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来了 国庆期间怎么预约?有哪些看点?
东方网2021-09-26 12:55:29

问: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了,我想趁国庆假期去参观,怎么在哪里预约?有哪些看点?

答:“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已经于9月25日在主题演绎展区——上生·新所正式拉开帷幕。从9月26日起,主题演绎展区向公众开放,市民可以免费预约参观

看点1 上生·新所的历史建筑群

上生·新所不仅是申城新晋最洋气的时尚地标,也是经典的城市更新案例。园区在对历史建筑进行整体保护的基础上,更新内部功能。著名的孙科别墅成为各类展览的文化空间,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则变身成为最具人气的茑屋书店,海军俱乐部则成为了各种时尚及文化艺术活动的秀场,其余建筑则改造成为了商业商务、文化创意、社区服务等多样功能。

看点2 小而美的艺术作品

在充分考虑了保留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和优美环境的同时,艺术家在上生·新所植入了小型分散、灵动流畅、风格多样的展陈空间和艺术作品共7件。

主馆对面的广场上布置有一组艺术品,由上海青年艺术家苏畅创作,名为社石。作品借鉴中国传统山水观中自然元素的抽象写意表达,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有更高、更深的交流。

位于园区东侧绿化内布置了一件由以色列艺术家大卫·歌斯坦创作的雕塑,名为舞者1。作品融合了视觉艺术、音乐和诗歌等不同表达方式,展示生活的热情。

参展的市民既能品味历史风貌意蕴、现代公共艺术的启示,又能感受具有烟火气的日常生活场景。

看点3 六大“社区·元空间”

本次主题演绎展邀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袁烽作为总建筑师,在20天的极短施工周期内,打造了“共Communicate”“融Connect”“动Cycling”“享Comfort”“艺Culture”“云Cloud” 六种社区元空间,建构出多种可快速、灵活部署的城市公共活动载体范本。

主馆“共Communicate”,利用上生新所停车场的带状空间,置入一个数字木构工艺的拓扑曲面建筑。

副馆“融Connect”,意为联系、融合,运用数字木构与机器人3D打印工艺,通过流动的曲面形式变化,建构出一个沉浸式展陈空间。

社区盒子“动Cycling,享Comfort,艺Culture”,分别对应社区中的运功、交往、文化生活。采用模块化的构造体系,通过 3D 打印墙板将社区设施、智慧屏、环境调控装置、太阳能板等高新技术整合成一体化的产品,成为当代城市15分钟生活圈中的活动载体。

3D打印艺术装置“云Cloud”,以建筑机器人云3D空间打印技术,将抽象的城市轮廓转化为半透明的像素化网格,通过网格的疏密变化,呈现出都市天际线的动态形式。

如何预约看展?

1、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预约时段自2021年9月26日10:00开始,于2021年11月30日18:00结束,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向公众开放,每周一闭馆维护(2021年9月27日周一、2021年10月4日周一照常开馆)。

2、预约场馆分为主馆、副馆,主、副馆除开幕日(9月25日)以外,日常开放时间为10:00-18:00。

3、2021年9月26日零时起,观众可预约14日内门票,预约通过随申办移动端(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APP)搜索“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或在微信公众号“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点击栏目“线上预约”,可跳转至预约界面进行预约。每张身份证每天限约一次。

4、参观当日,须出示本人随申码进场,显示绿色方可入馆,随行儿童需出示随申码—亲属码。

5、请您务必按照预约时间段到馆参观,如错过预约时段将谢绝入馆。为避免排队时间过长或人员过于密集,建议勿早于预约时段前15分钟到达候场。

6、疫情期间,所有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观展时请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入馆前须接受体温测量,如有体温异常(≧37.3°C),或有咳嗽等异常症状的的观众谢绝入馆。

作者:柏可林
选稿:夏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