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不曾忘却的纪念——这个清明,让我们缅怀龙华先烈 | 红色之声周刊
红色之声2021-03-30 16:57:22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缅怀先烈的日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更不会忘记为国家和民族捐躯的英烈。

位于上海南部的龙华烈士陵园,就埋葬着无数革命先烈。每到清明,人们都会来到这里凭吊、缅怀。

2021年3月30日出版的《城市导报·红色之声周刊》登载了《不曾忘却的纪念——这个清明,让我们缅怀龙华先烈》,快来跟小红(ID:hszs1921)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缅怀先烈的日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更不会忘记为国家和民族捐躯的英烈。

位于上海南部的龙华烈士陵园,就埋葬着无数革命先烈。每到清明,人们都会来到这里凭吊、缅怀。

解放前,龙华烈士陵园所在地区曾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彼时的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是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的魔窟,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龙华大地。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 ) ——龙华路2591号

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挖掘出“龙华二十四烈士遗骸”,老一辈革命家由此萌发了就地建立龙华烈士陵园以告慰先烈的想法。

“龙华二十四烈士”

1931年2月7日夜晚,在上海市郊龙华,24位革命者被秘密集体枪杀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院内的荒地上。

他们是: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龙大道、欧阳立安、恽雨棠、罗石冰、王青士、蔡博真、伍仲文、阿刚(段楠)、李文、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费达夫、汤士伦、汤仕佺、彭砚耕、刘争、贺林隶(贺治平)、李云卿以及一位佚名烈士。(其中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求实也被称为“左联五烈士”)


△左联五烈士雕像


1931年1月17日至24日,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伙同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在东方旅社、中山旅社、华德路小学等十余处逮捕了林育南等36人。他们先被关押在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各处,后被解往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在狱中,他们坚贞不屈,经受住了拷打和利诱。

虽然狱外党组织多方营救,宋庆龄、何香凝、杨杏佛等领导的保障民权大同盟也向国民党当局抗议,要求释放他们,但国民党当局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仍决定将他们集体枪杀。

1931年2月7晚,国民党当局以押解至南京为由,将24位烈士从牢房中分两批带出。难友们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爆发出愤怒的抗议。室外,预备好的军警开枪扫射,第一排的同志应声倒下。第二排的同志在枪声中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高唱《国际歌》。

△油画《走向刑场》

牺牲的烈士中,年纪最轻的欧阳立安只有17岁。他曾说:“共产主义是我自己的思想信仰,你们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坚决信仰共产党,即使烧成了灰,还是百分之百的共产主义者,绝不变色。”

△欧阳立安

恽雨棠和李文是二十四烈士中一对年轻的革命伴侣。迈向刑场的那晚,恽雨堂拖着沉重脚镣,步伐却坚定。妻子李文抚着腹中胎儿,紧紧依偎丈夫,手挽手从容就义。

△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中关于恽雨棠和李文的纪念展览

那晚,冯铿穿着丈夫为自己披上的羊毛背心。这件毛衣本是冯铿一针一线为丈夫许峨精心织成的,许峨后来执意让冯铿穿上御寒。1931年1月17日傍晚,冯铿前往上海公共租界的东方旅社参加左联作家的秘密会议。那晚之后,许峨再也没有等到妻子归来。19年后,许峨才通过地下挖出的血色毛衣,认出了妻子冯铿的骸骨。


△许峨、冯铿夫妇和见证两人深情的毛衣

烈士们牺牲后,鲁迅写下著名的七律《无题》,后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对国民党暴行的强烈抗议。

1950年春天,中央内政部部长谢觉哉给上海市市长陈毅发去令函,要求对1931年的一起中共干部和左翼作家被害案进行调查。

上海市相关部门即刻组织人手,走访烈士牺牲处周围的居民。根据几位老人的描述和指点,工作人员从地下清理出多具骸骨,有的已零碎不全了。坑中还捡出脚镣、手铐、银钱等。经过反复确认,这些便是1931年2月7日就义的烈士们的骸骨。

就义19年后,左联五烈士和一起牺牲的19位烈士的遗骨才得以重见天日,继而合葬在龙华烈士陵园。他们被称为“龙华二十四烈士”,没有人会忘记他们。

△龙华烈士纪念馆

1995年,由邓小平等亲笔题词的龙华烈士陵园,在原龙华监狱和刑场旧址的基础上扩建落成。已于1969年迁往漕溪路上海烈士陵园的“二十四烈士”墓也一并迁入,并在“二十四烈士”遗骸发现处建立了“龙华烈士殉难地”纪念雕塑,以表达后人“永不忘却的纪念”。

子承父志,陈独秀二子相继牺牲在龙华

除了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牺牲在龙华地区的还有许许多多烈士。他们把生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

陈延年是中共创始人陈独秀之长子,他继承了父亲陈独秀的革命之志,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勇气,时人谓其胆魄“过于其父百倍”。

△陈延年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延年担任了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等职,决心重整旗鼓,再燃革命烽火。不久,他在召开省委会议时,不幸被捕。

1927年7月4日夜,陈延年被押赴龙华刑场。面对刽子手高举屠刀,恶狠狠地勒令他跪下时,陈延年昂首挺胸,大声说道:“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听罢,刽子手挥刀向他猛砍。但,血肉飞溅的陈延年久久挺立不倒……时年29岁。

陈延年英勇牺牲后,陈乔年追随着哥哥的步伐,前仆后继,一路为党的事业披荆斩棘。他被捕后身份暴露,在狱中受尽种种酷刑。但陈延年依旧横眉冷对,不吐一字。他与难友告别时,曾说道:“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他对党组织吐露的心声——对党的尽力营救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党不必再为营救自己而费心花钱。1928年,陈乔年被国民党杀害于龙华,时年26岁。

△陈乔年

英烈精神永垂不朽,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却。

附录
龙华烈士纪念馆现陈列展示的革命先烈共有256位,其中有20位于2011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苏兆征、杨殷、邓中夏、向警予、邹韬奋、恽代英、钱壮飞、蔡和森、张太雷、陈延年、彭湃、瞿秋白、赵世炎、罗亦农、李公朴、李硕勋、李白、江上青、李林、彭加木。

龙华烈士纪念馆陈列展示的中共中央委员有17人,他们是:蔡和森、瞿秋白、罗亦农、苏兆征、杨殷、罗登贤、张太雷、李汉俊、邓中夏、恽代英、向警予、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彭湃、林育南、顾作霖。

他们的事迹令人敬佩,他们的英名永驻人间。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