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有人“光吃不胖”,有人“喝水都胖”?和这些因素有关
东方网2021-09-23 09:50:53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两类人——一类人每天挥汗如雨地运动,难得吃顿大餐,但稍一多吃就胖了;还有一类人则是一个十足的吃货,却怎么吃也吃不胖,非常令人羡慕。为何有些人可以“光吃不胖”,有些人却连“喝水都胖”呢?下面就为大家揭秘。

吃不胖的相关因素

1.基因

  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组研究发现:一种名为ALK(间变淋巴瘤激酶)的基因在抵抗体重增加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调节大脑,同时还能通过整合和控制能量消耗,来调节新陈代谢。而大多数吃不胖体质的人都会有这种基因。

  还有一项研究表明,肥胖与一种简称为FTO的基因有关,其专门管理人们的食欲。

  简单来说,有这种基因的人从童年开始就会养成“吃饱了就一口也不多吃的”习惯,也就比较难吃胖了;而缺少此基因的人则会有“吃饱了还继续吃两口”的习惯,就相对更容易胖了。

2.基础代谢高

  通俗来说,基础代谢就是你坐那儿一动不动时,身体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人体主要是通过消化食物、基础代谢、身体活动这三个部分来消耗热量。这其中基础代谢消耗的热量占到65%左右,而身体活动消耗的热量,只占到整体的10-30%。

  由此可见,与运动相比,基础代谢才是“耗能大户”,也就是基础代谢越高,越不容易长胖。

3.肠胃吸收不好、消化过快

  消化好不好,营养吸收是否充分都会影响到机体状态。

  当胃肠功能较弱时,消化吸收系统无法很好地运行,吃进去的食物很可能还没消化完全就被排泄出来,人也就不容易胖起来。

  而消化系统太过发达,也可能造成机体瘦弱。一般进食后,机体在1-3个小时后才开始消化,但如果消化系统太过发达,刚进食完就可能处在消化过程中,往往有消化快、代谢亢进、消耗过多的特点。因此,即便吃得多也很容易饿,人也不胖。

4.活动量太大

  常见于重体力劳动者及运动员。由于运动量大,机体要消耗比常人更多的热量,因此,即便看起来吃得比常人多,也不容易发胖。

多吃不胖也可能是疾病征兆

  还有一些人突然出现怎么吃都不胖,体重还直降的,则要当心疾病来袭:

  甲亢——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分解。换句话说,甲状腺激素增多,人体代谢就变快,明明吃得多却会不断变瘦。此类人群还会出现怕热出汗、心动过速、失眠、焦虑等不适。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造成体内的糖代谢紊乱,血糖并没有提供能量给细胞,进而加重了脂肪和蛋白的分解,所以患者经常会产生饥饿感,却日渐消瘦。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这“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现,要注意识别。

  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人群。虽说胃是正常的,甚至可以吃很多,但由于营养在小肠的吸收利用率低,真正进入身体的热量很少,所以也不容易发胖。

  此外,一些恶性肿瘤(如肝癌和胃癌)、结核病、慢性感染也会导致消瘦。

三招教你养成“易瘦体质”

  科学增肌,提高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的变化跟个人的肌肉含量有很大关系。人体的肌肉含量越多,自身消耗的热量就越高。所以想养成易瘦体质,需要多做增肌运动,如推举、深蹲、平板支撑、俯卧撑等,从而提高自身的基础代谢。

  调节肠道菌群——肥胖与肠道菌群有关。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代谢影响能量物质的吸收,还能直接调控脂肪的代谢与储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机体的脂肪含量。因此,维持菌群平衡也容易减少肥胖的发生,保持较好的体型。

  睡眠充足,抑制食欲——睡眠能够影响瘦素的分泌,而其能够帮助抑制食欲。此外,睡眠不足还会造成体内皮质醇浓度升高,造成肌肉被分解,同时降低基础代谢。所以,如果你想要瘦得再快一点,最迟不能超过晚上12点睡觉,并且保证每天的睡眠在7-9个小时。


作者:本报
选稿:孙翔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