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天上、水里,中国人到底多爱打乒乓球
中国新闻网2021-08-25 17:05:00

新闻截图。

作为 “国球”,乒乓球在中国一直都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只要拿起球拍,都能比划几下。就连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员,在闲暇之余也会靠乒乓球解闷。

近日,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太空打乒乓球的视频引发热议。镜头中,航天员手持黄色球拍,向观众展示了太空打乒乓球的“绝技”。因为失重的环境,乒乓球被固定到了一个弹力软轴上。这样,即使在太空,航天员也可以享受乒乓球的乐趣。

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邀请航天员切磋球技。

就在航天员把“国球”带上太空后,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在地球喊话三位航天员:“看着你们打球的画面真的太开心了,期待你们平安回家,也期待与你们一起切磋球技。”

其实,这不是“国球”第一次出现在太空了。在神州十一号飞天期间,刘国梁就带着马龙和张继科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见证了一场“太空乒乓球赛”。当时,航天员陈冬追着一个球来回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单打”。这个在太空才能实现的“独门绝技”获得了刘国梁的称赞:“你这步伐比马龙和张继科快得多。”

图片来源:西安网。西安台全媒体记者 李璐 摄

既然能在天上打球,在水里自然也能打。西安有一位老大爷,就练就了在水里颠球的绝技。这位大爷名叫袁金甫,今年56岁的他已经游泳40多年。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学习游泳,大爷摸索出了一系列水上表演项目,其中就包括了水上颠球。

大爷颠球的时候,以仰泳的姿势漂浮在水中,手握球拍,两只脚不断拍打水面,调整位置并随球移动。就在上个月,袁大爷还接受了当地媒体西安报业的采访,在水上表演节目的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全运会加油。

都说“高手在民间”,公园里打乒乓球的“硬核大爷”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之前,北京门头沟滨河世纪广场公园里的一群老大爷用实力证明,就算没有乒乓球台也能切磋球技。

因为防疫要求,公园撤掉了台案,球台只剩下了铁架子。但这并不能阻挡大爷们打球的热情。他们找来瘸腿的桌子、面积只有一平方米左右的塑料板架在球台上,条件虽然局促了点,但比赛打得依旧难分胜负。

资料图:谢德胜展示双节棍打乒乓球 康玉湛摄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可谓是乒乓球迷们的真实写照。没有球台就自带,没有球拍,用双节棍也未尝不可。

居住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的“90后”小伙谢德胜有着多年的“练棍”经验,他甚至能用双节棍接击由移动发球器高频次发出的乒乓球。一分钟之内,他最多可以击打乒乓球发球器移动式发球32个,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除了用双节棍,用板凳、平底锅、手机壳打乒乓球的视频在网络上比比皆是。从1959年容国团斩获国内首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头衔开始,中国人对乒乓球的感情随着祖国的强大而不断加深。正是因为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国球”的竞技水平才能始终保持世界超一流。而一次次在领奖台上升起的国旗、奏响的国歌,又吸引着更多群众关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国乒以4金3银的优异成绩收官。24日,东京残奥会也正式拉开了大幕,乒乓球比赛将于8月25日至9月3日在东京都体育馆举行,期待中国乒乓球残奥健儿们同样能取得好成绩。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