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黄浦江畔北斗星“花园项链”魅客厅
城市导报2021-07-01 10:14:52

    诠释世界会客厅形象的记忆、承载百姓生活的憧憬和体验的“码头滨河绿地”变身“城市生活花园”,在北外滩滨江绿地改造提升项目中,上海北斗星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星景观”)参与设计与营建了“尚九一滴水”至“音乐之门”东区绿地景观改造以及“国客码头”的绿化设计与营建。在千米滨江廊道,通过绵延的花境和各种组团式小花园,形成了一条“花园项链”,成为城市界面与黄浦江之间的成功造园案例,与浦东的繁华亲密无间。

    据北斗星景观董事长、北斗星景观设计院院长和首席设计师、浙江大学讲座教授虞金龙介绍,本次参与改造范围为虹口滨江绿地国客段,北临东大名路,南侧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栏板为界,涉及绿地面积包含提升改造及梳理整治两部分。项目以“新时代、北外滩、上海改革开放新标杆”为设计理念,植根于海派文化与北外滩的历史,做承接当代人文的滨江绿地。拥抱码头文化新生,为滨水空间注入文化和艺术的温度和力量,打造国际“范”、外滩“潮”、人情“味”的世界级会客厅港湾花园。用花园打开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与开放空间体验,让每一寸土地都记录北外滩的发展与成长,用历史的光影勾勒黄浦江的江岸轮廓,拷贝景观倒影。

    据虞金龙介绍,项目的亮点,是以滨江属性和人性化出发以多种园艺手段串联起滨江的整体景观形式。

    ——优美花园里历史上的“红色精神”。通过景观手段将当年的革命者从这里出发去法国勤工俭学的足迹全面表达和呈现。

    ——垂江通廊打开视线。对东大名路入口处遮挡的视线及主园路进行重新设计与翻新,以提升步行体验。园路两侧植被同样加以更新梳理,花境与樱花及红豆杉篱为入口增添无限色彩,滨江视线廊道将被打开,为结合“七一”党庆,特意增加了以红色超级凤仙桑培斯(代表党的色彩)与金色彩叶草(人民温暖生活)构建的心心相印大道。云帆园、云影园、滴水园、芸生园、知觉园等五园各有奇妙,如云帆园里的帆船,云影园的白色游艇与“轮回”雕塑,滴水园里的墨耀石与龟甲竹。特别值得一提的两个园,其一为芸生园,取意芸芸众生,杜鹃花开,充分利用原有香樟林的林下空间结构,营造南屏晚钟森林之中的意境。中间以枫林、蕨类苔藓等植物配景,打造上海市中心滨江边独有的杜鹃园,以仿自然的雾景加强了气氛,展现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的美妙场景,杜鹃品种有毛白杜鹃、山杜鹃、紫鹃、夏鹃、鸡婆鹃、安酷与比利时杜鹃等。入口为拟自然景墙,内部地形模拟自然山林,以金色水刷石道穿越引林中。

    ——其二为知觉(蕨)园,为阴生植物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为诗意画境方向,创造知觉知蕨不知觉的意境方向,采用模拟自然生境种群与群落配置手法,将白藓、大灰藓、水晶藓和凤尾蕨、鳞毛蕨、肾蕨、鸟巢蕨等结合应用。世界会客厅尚九一滴水花园的设计到施工成园,我们一直在思考,进入尚九的感觉是什么?如何与黄浦江边其他酒店环境不一样?设计中想用滴水成园,水墨行云的画境山水来打开入口的空间环境,创造出微微波澜中的宁静与致远,实现都市凡尘中的不凡;以宁静中带有画理感的墨耀石、竖向有节的龟甲竹、密实又似水年华的鸡婆鹃、绿中有亮的红枫成为这里的构成要素,于是低奢的、简洁的、意境的“滴水园”映入大家的眼帘,市民创建一个设计创新、实践创新、生态创新的花园。

    ——立体多维度的文化表达。保留东大名路入口草坪上露天博物馆的概念,将现有的码头文化铺装汇总后融入新的园路设计中。主园路采用深浅搭配的灰色花岗岩,50x50像素化拼接的石材处理方式寓意着蜿蜒的浪潮与航运历史文化的跌宕起伏。相关历史的文字介绍也将以艺术化的形式体现在景墙上。

    ——尊重地貌体现生态可持续性。充分尊重和保护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同时综合考虑地形排水和景观效果,适当营造微坡地形,有利于绿地的自然排水。道路排水方式主要连接原有排水系统。同时,场地中的景观家具多采用温馨菠萝格木材制作,如木钢琴坐椅(音动浦江、律动魔都)、花瓣坐椅(空中掉下的花瓣)、水流坐椅(似水年华的留痕),椅椅有奇妙、有主题内涵。

    ——红色的滨江活力跑道在江边穿行,金色的小道在林中蜿蜒。作为连接绿地与国客码头的次级通道,东大名路主入口,将原散布于滨江绿地中篆刻有码头文化印记的汀步石统一收集,并按照时间为轴线依次开铺,从金利源到黄浦江码头,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弧线处理手法;道路起始处利用绿地原有大型球类作为遮挡码头视线并配以花卉点缀,游客以时间为脉,踏石探幽。新建道路优化以汀步石道,路采取了浅灰色透水胶粘细石子与夜光石作为填充物,点亮夜间脚步。两个特别的雕塑为“轮回”与“映射”。“轮回”是以爱心种子的萌发与果实的收获复合而成的创意,以不锈钢镜面为材质,体现了世道轮回、生命轮回、发展轮回的哲学宇宙观;而“映射”为“音乐之门”前的三滴水,空中掉下的水珠化为不锈钢镜面珠于草地上,以映射内心、折射世界的光影来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勇立潮头的精神与润物细无声的智慧。

    从“码头滨河绿地”变身“花园项链”,从上海老码头遗存脱胎换骨演变成时尚国际新空间,历史、艺术和生活同在,开启造园文化的“美学时代”和文化艺术的“容器”,旨在打造国际“范”、外滩“潮”、人情“味”的世界级会客厅港湾,与黄浦外滩、浦东陆家嘴共同构成世界级的“黄金三角”空间。

    文/倪超英

    

作者:倪超英
选稿:孙翔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