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介绍了《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情况,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市交通委总工程师李俊豪、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庆江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综合交通体系将这样建设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持续完善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超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打造“立体融合、人本生态、智慧高效”的高质量、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国际航运中心世界一流,区域一体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全国领先,综合运输服务品质一流,交通治理能力全面现代化。
国际海港和国际空港
海港方面,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4700万标准箱(TEU)以上,水水中转比例52%以上,国际航运枢纽港服务品质世界领先,联通、绿色、智能的现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
空港方面,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3亿人次以上、货邮年吞吐量达到410万吨以上,均保持世界前列。
铁路网
加快构建“五向十二线”干线铁路通道布局,实现上海中心城60分钟可达毗邻城市,主要枢纽120分钟可达长三角主要城市。“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基本建成沪苏湖铁路、沪杭客专上海南联络线,加快建设沪通铁路二期等项目,推进沿江高铁、沪乍杭铁路建设,提升沿线城镇、重点功能区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水平。此外,还要推进嘉闵线北延伸、沪苏嘉线(上海示范区线)、金山至平湖铁路(沪平线)等城际铁路规划建设。
轨道网
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市区线和市域(郊)铁路运营总里程达960公里,保持全国前列;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范围内常住人口、就业岗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55%、61%以上。
道路网
2025年,上海将形成高效运行、便捷易达的道路系统,中心城路网密度进一步提高。具体举措包括:一要进一步完善高快速路网;二要进一步完善主次干道和支路网;三要进一步完善越江跨河通道建设;四要持续打造“四好农村路”,形成城乡一体、干支衔接、畅通生态的公路网络。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
比重将达96%
根据《规划》,上海将加快交通能源结构转型,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鼓励社会乘用车领域电动化推广。
张为在会上介绍,截至2020年,上海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2.6万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全部公交运营车辆的67%。“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鼓励社会乘用车领域电动化推广,公交车、巡游出租车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重达到96%。开展氢燃料技术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推进港区和机场内设备的能源结构转型。
此外,上海将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构,持续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完善海空枢纽集疏运体系,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构建多模式轨道交通主导的区域对外交通设施功能体系;坚持公交优先战略,打造便捷和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持续提升城市绿色出行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还将挖掘交通节能降碳潜力。航空方面,优化机队结构,淘汰老旧高能耗飞机;航运方面,持续开展航运企业节能技改,进一步提高港口自动化作业效率。公共交通方面,提升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综合节能率,全路网推广实施节能运行图;优化公交线网,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公交运营组织效率。加强交通节能降碳能力建设,构建交通碳排放管理体系。
张为表示,未来五年,上海将继续深化高污染燃油车辆排放治理,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强化航运污染排放治理,完善港口岸电扶持政策。继续提高飞机电源替代使用率,完善港口环保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排放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对柴油车、船舶尾气等排放监控。
推出多项交通精细化治理举措
超大城市要实现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于福林在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期间上海交通精细化治理举措。
停车管理
“十三五”期间,上海积极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创建工作,截至2020年,共完成660个停车资源共享项目,提供约3.13万个共享泊位。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坚持停车供需匹配,促进停车设施有序建设。多措并举新增停车泊位资源,重点在中心城区老旧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场所内部挖潜增建车位,外部规划新建公共车位,盘活各类停车资源开放共享。动态调整道路停车泊位设置,严格控制中心城拥堵区域道路停车场设置范围和规模,重点针对住宅小区夜间停车需求和医院、公共服务机构、商业街区等临时停车需求,有效发挥时段性道路停车作用。同时,鼓励创建智慧车库。打造一批“设施完善、服务智能、规范有序”的示范性智慧停车场(库),制定智慧车库技术标准。
出行服务
2019年起至今,上海已有23条公交线路(约300辆公交车)试点预报车厢舒适度。乘客只要在候车时,查看站台的预报显示屏,就可以知道下一趟车厢的舒适度,及时引导客流,避免客流过多集中于一辆车,改善公交服务。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加强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交通管理升级。融合多源数据,结合新一代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道路交通全方位管理。加快出行信息融合,提升信息服务准确性、即时性;实现实时、全景、全链交通出行信息数据共享互通,融合地图服务、公交到站、智慧停车、共享单车、出租车统一预约服务平台、市级充电服务平台等既有出行服务系统,推进出行即服务系统(MaaS)建设。
交通设施
2018年起,上海持续打造了226条精品示范路。截至目前,上海已完成400多个交叉口渠化、可变车道、港湾式停靠站等道路交通缓拥堵项目。
“十四五”期间,上海还将通过优化快速路系统节点、综合运用单行道、调整信号相位、车道改造等手段,深挖周边路网分流潜力,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组织效率,缓解道路资源供需矛盾。
此外,上海将强化设施的服役能力,重点推进内环年轻化等整治工程,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长期服役性能监测。推进全周期设施管理,提高设施服务水平,利用各类新技术为科学养护、精准养护、自动养护提供决策支持;逐步建立覆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运营全要素全周期的闭合管理。
“十四五”期间
这些轨道交通将开工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全面建成14号线、18号线一期、13号线西延伸等轨道交通线路,同时新开工建设18号线二期、23号线一期等一批轨道交通线路。
“在完善轨道交通线网的同时,也要打造优质、可靠的地面公共交通。”李俊豪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完善中运量及多层次的地面公交系统,构建骨干线、区域线、接驳线三级线网,形成网络化运营,提高运营效率。推进“20+8+X”骨干公交通道建设,优化区域线网。推进两网融合,换乘公交距离在50米以内的轨道交通站点比例达到80%,接驳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时间衔接更加紧密。
此外,上海将充分利用既有道路资源,提高设施管理效率,优化交通组织,提升路网通行效率。未来五年,上海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聚焦交通拥堵地区,特别是在出行需求较大的通勤走廊,采取潮汐车道、路口渠化改造等措施。继续通过道路设施改造、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优化信号控制三位一体同步改造,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李俊豪还介绍,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和功能是“十四五”重要任务之一。为此,上海将建成S3一期,S4奉浦东桥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完善骨干路网,建成北横通道、军工路以及漕宝路快速路等重大工程。
“十四五”期间,上海还将推进实施外环西段功能提升、长江西路快速路、沪嘉嘉闵联络线、南北通道等一批重要的道路工程,整体路网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
示范区内将构建
中低运量公交系统
“十四五”期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将构建中低运量公交系统。
王华杰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以优化交通模式、改善交通条件、强化互联互通、提升建设标准为重点,打造绿色、高效、多样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先导性、服务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国铁干线沪苏湖铁路已启动建设,市域(郊)铁路沪苏嘉线(示范区线)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这些项目将带给示范区“高效快捷、直连直通、舒适经济”的出行条件。
构建示范区中低运量公交系统:该系统直连主要交通枢纽、就业中心和重要景区,实现公交网络一体化,为示范区提供个性化、响应式、便利化的公交服务。
此外,上海还将联合苏浙,打造一体化换乘枢纽,增强示范区路网联通水平。
本报记者 何佳玺 综合报道
作者:何佳玺
选稿: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