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上话四部原创作品为党庆生舞台剧《浪潮》率先预演
城市导报2021-05-20 09:10:04

      本报讯 (记者 王永娟) 5月18日至23日,舞台剧《浪潮》在上话艺术剧院预演。该剧与《烽火家书》《作家在地狱》《武康路19号》,同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向建党百年献出的诚挚之作,艺术形式各具特色,有舞台剧、话剧、音乐剧,还有户外沉浸式话剧,即日起至今年下半年,这些剧作将通过线下剧场演出及线上展映的形式呈献给观众,继承和传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弘扬伟大时代的主旋律,呈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

    舞台剧《浪潮》:

    弘扬“左联五烈士”革命精神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烈士牺牲90周年,《浪潮》再现“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李求实、冯铿、殷夫在上海龙华牺牲的历史故事,在既有史实的基础上,用情感性的故事做穿插,用戏剧性的结构做支撑,用国际性的戏剧形式做呈现。

      《浪潮》以五条并举的故事线来讲述五位烈士的故事,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分线叙事的方式来呈现。故事讲述1931年2月7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位年轻的作家柔石、胡也频、李求实、冯铿、殷夫被秘密杀害于龙华警备司令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死亡,五烈士的灵魂在意识世界里相聚,叩问自己到底为何而死:是因为对我们开枪的士兵吗?是因为在东方旅社的那次会议吗?是因为文学吗?是因为仇恨吗?又或是因为爱?在这场关于死亡的探讨中,他们解开了情感的枷锁,更清晰地看清了自己的本心,找到了选择革命的初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唤醒和解放更多的中国人而献出年轻的生命,他们无怨无悔。

    音乐剧《烽火家书》:

    尽显烽火岁月家国情怀

      家书,记录了纸短情长,见证了时代发展;家书,正在以不同的载体、形式书写着家国情怀、历史变迁。百年来,每一份“为大家”的烽火背后都有着“舍小家”的牵挂。1935年,赵一曼在开往刑场的火车上写下给儿子的绝笔信;1942年,抗战将领左权在家书中寄托对妻子的思念;2003年,抗击非典的医生在电话里听到女儿弹奏的鼓舞之音;2020年,天问一号飞行3.5亿公里后发回第一封“太空家书”。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音乐剧《烽火家书》从2017年打磨至今,选取战争期间感人肺腑的书信故事,改编不同时期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融合戏剧、音乐与木偶等元素,讲述1931年至1949年的中国战争大事件。《烽火家书》汇聚实力主创打磨五年,构建横跨十九年战争史的叙事空间,以强烈的视听冲击交织真实和虚拟,增加代入感,强调沉浸式体验。

    话剧《作家在地狱》:

    入围第六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线上展演单元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后浪新潮演出季剧目,以“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女烈士冯铿为灵魂人物的话剧《作家在地狱》将作为第六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线上展演单元剧目,于8月1日至8月15日在线上平台展映,辐射全国,让观众足不出户便可感受这出主旋律话剧的魅力。

      《作家在地狱》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为背景,从狱卒曹汉民(郭枫 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烈士中唯一的女性青年冯铿(麦朵 饰),在生活的苦闷和事业的迷茫中找到了信仰、坚定了方向,在实现伟大理想的道路上不畏生死努力奋斗的故事。

    户外沉浸式戏剧《武康路19号》:

    联动社区深挖红色文化资源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后浪新潮演出季剧目、户外沉浸式戏剧《武康路19号》联动社区深入挖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将通过声音叙事、真人扮演等形式的融合带领观众回到1931年至1949年之间的动荡年代。跨越历史百年迁延,观众戴上耳机,犹如时空穿梭,根据耳机里的指令行动,漫步武康路及周边马路,途经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武康大楼、开普敦公寓、巴金故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重要历史场馆和建筑。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独特的戏剧体验,观众可以用全新的视野认识武康路及周边马路历史文化内涵。两个多小时的都市街道漫游,传递着具有鲜明海派文化的历史记忆。

      《武康路19号》文本根植于编剧喻荣军创作的音乐剧作品《烽火家书》,由导演王海鹰执导。《烽火家书》讲述了发生在1931年至1949年之间的一段故事,一对家住武康路19号的上海父女,在烽火弥漫的岁月里,通过一封又一封的家书表达对彼此的关怀与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忧虑和对生活的迷茫,表达对未来的希望和重逢的信念。该剧将于2021年下半年正式上演。

    

作者:王永娟
选稿:孙翔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