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在张江人工智能岛上看见未来
东方网2021-04-30 16:01:24

东方网记者王旭4月30日报道:自2019年开放以来,张江人工智能岛已经成为上海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地。4月30日,“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采访团一行人就来到了这个早已名声在外的智能岛,体验“5G+AI”的全场景智慧生活。

张江人工智能岛位于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区,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据了解,张江人工智能岛是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上海市首批“AI+园区”试点应用场景、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承载区。

一下车,停在张江人工智能岛AI体验中心门口的无人早餐车就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不少参观者拿出手机扫码体验。这辆购买体验流畅的餐车已经成为张江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在智能无人餐车也已经开到上海街头,为更多行色匆匆的白领提供早餐。除此之外,智能环保车、无人机安保服务等也是张江人的日常,而在AI体验中心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黑科技”荟萃于此。

据介绍,AI体验中心分为智能家居、社区、交通、医疗、教育、金融、制造等八个板块 ,并有140多款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展出。

在这里,科技改变世界已经成为现实。能管理食材还可一键下单的冰箱、拯救厨房杀手的料理机、能够识别分类垃圾的垃圾箱等应用为生活带来更多“小确幸”;锻炼下肢的外骨骼、拥有超强学习能力的仿生手义肢、实时翻译成30多种语言的智能黑板、反应速度在千分之一秒的人脸识别等技术不断突破可能与不可能的界限;全国10%农民已经用上的无人飞行机、在双十一中大显身手的智能分拣机、在疫情中上过前线的消毒机器人等应用则在更深入的改变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智慧家居

这台消毒机器人曾在疫情期间的武汉工作

据介绍全国已有10%的农民在使用无人飞行机作业

对于张江人来说,未来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汇,奋斗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也终将成就所有人的未来。

虚实结合的张江人工智能岛全景图

目前,岛上有21幢建筑,30多个智慧未来的应用场景,集聚了IBM研发总部、微软AI&IoT Insider实验室、英飞凌大中华区总部等跨国企业巨头,ADA Health(中德)、齐感科技(中以)、远景智能(中新)等合作项目,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科研院所,阿里巴巴上海平头哥、云从科技、小蚁科技、汇纳科技、黑瞳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以及张江创业工坊@AIsland、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IBM Wastson Build 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未来,将有8000位人工智能研发工程师和科学家在岛上工作。

作者:王旭
选稿:潘丽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