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夜读徽州”首秀在黄山市歙县启幕
海外网2021-04-23 14:54:15

1619139101934457.png

“夜读徽州”首秀启幕

夜读徽州——中国诗意栖居地实景生活秀”于4月22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幕。本次活动由歙县人民政府主办,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共歙县县委宣传部、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安徽乾景旅游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文旅新媒体及全民阅读公益推广品牌『WE领读』创意策划。

傍晚6时许,随着鼓声响起,扮作徽州历史名人出场的演员依次出场,《开门迎宾礼》上演,拉开“夜读徽州——中国诗意栖居地实景生活秀”活动序幕。这是徽州古城,在新时代首次举办此类活动。

图片2.png

歙县人民政府县长吴旭光致辞

活动分为古城诗意场景秀、行知徽州和诗意发掘三大板块,以徽州文化和烟火人家两大线索开启年度话题——“中国的诗意栖居”。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非遗项目展演,又有知名作家、建筑名家现场对徽文化、徽建筑艺术解读,还有新锐诗人为徽州创作的诗歌朗诵,更有“新徽州人”欢聚于特色民宿,把酒畅谈“向往的生活”,分享一个诗意栖居的“徽州梦”。

图片3.png

名家汇聚“夜读徽州”

围炉夜话“夜读徽州·向往的生活”

“这不仅是一次浸润心灵的文化之旅,更是一场全方位展示古老徽州厚重底蕴的大型文化盛会。”徽州一夜,让您了解一种叫“歙县”的徽派诗意生活。活动开幕式截取歙县十二时辰中的黄昏时刻至月明时分,创意打造“夜读徽州——中国诗意栖居实景生活秀”主题场景。

图片4.png

《古城诗意场景秀》古城迎宾礼

图片5.png

经典舞蹈《礼仪之邦》

其中,开篇板块《古城诗意场景秀》分为日落·迎客古城、月升·夜读徽州、星繁·诗意歙县三大篇章,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从流传千年的礼仪展示开始,围绕徽州的诗词、民俗、非遗、建筑、歌·剧、风物等内容,现场激情四溢和温婉柔和交融,“夜读徽州”让徽州古城焕发新魅力。

图片6.png

歙县文旅体局局长叶剑奇发布“风物礼盒”

本次活动主体部分23日结束,而诗意发掘板块内容将一直持续到9月。

据悉,歙县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更有一座具有独特“城套城”风格的徽州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傲立于皖南山水之间。

图片7.png

徽剧《贵妃醉酒》

“听文学、建筑、艺术等行业专家现场解读,感知一个艺术化、情景化、趣意化的魅力徽州。”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歙县千年文化旅游资源变成可看、可听、可走、可体验、可回味的生活方式。”

图片8.png

沙画大师艺术展示徽州建筑

图片9.png

歙县原创歌曲《如果我在歙县遇见你》

千年古城诞生诗意新名片

“夜读徽州”亮相,旨在打造歙县旅游新名片,创造中国诗意栖居IP。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游客到访一个旅游目的地,不再只是“白天景点,晚上睡觉”,特别是对越来越多追求异地深度体验的游客而言,晚上才是旅游消费的高峰期,也是目的地消费市场的“黄金时间”。因此,歙县文旅围绕“夜读徽州”新品牌,已开启“夜宿”、“夜秀”、“夜市”、“夜读”主题营销模式,全方位推动“夜经济”发展。

图片10.png

歙县书协主席 仰玉极 现场泼墨

据悉,“夜读徽州——中国诗意栖居实景生活秀主题创意活动”既是后疫情时代歙县塑造自有文旅IP的开拓之举,亦是对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恢复文化和旅游产业活力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的若干措施》通知中提出景区应重视点亮夜间经济,发挥夜间经济集聚协同和带动效应号召的响应,更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以旅游活动为抓手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

“今晚的‘夜读徽州’活动,就是一场融合了徽州历史文化和现代创意元素的书香盛宴,更是推动歙县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单一结构向多元融合转变的生动体现,将进一步丰富歙县夜间经济业态,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广度、深度、融合度、沉浸度。”活动开幕式上,歙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努力,把“夜读徽州”打造为歙县“夜游经济”的诗意品牌,把歙县打造成中国诗意栖居地的典范。(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供稿)

责编:闫宇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