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前的今天,1961年3月16日(农历正月三十),陈赓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陈赓大将是一位智勇双全、战功赫赫的人物。1924年,他怀着弃文从军的志向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1925年,他曾经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将蒋介石背出险境。在苏区反“围剿”的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几次将红军救出重围。在长征中,他奇迹般地救活了已被认为不治的周恩来。1928年-1932年,他在上海担当了“红色特工”的指挥者。他的机智果敢成为日后许多文学影视作品争先传诵的佳话。

1927年11月,在总结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周恩来同志提议,在上海设立了专门的情报保卫机构——中央特科。1928年,陈赓任情报科科长,负责收集情报,建立情报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陈赓将军在上海的故事……
打扮成上海“小开”的“王先生”
机智策划“陈赓抓陈赓”
由于工作需要,陈赓经常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外表,有时穿一身青缎子褂裤,裤腿上紧扎黑色缎带,俨然上海“小开”(源于上海方言,即指富家子弟)打扮;有时歪戴便帽,很多头发露在外面,张飞式的络腮胡子从下巴延伸到耳边,与头发连接在一起,酷似红帮成员。

△资料图:陈赓曾在此成立“中央特科”,与敌展开秘密斗争
在中央特科情报科(二科)任上,陈赓又给自己取了个名字:“王庸”,他经常和警察、特务、巡捕等混在一起,热情地与他们交“朋友”,时间一长,他与上海三教九流甚至国民党的上层人物都建立了“关系”,见了面,这些人都称呼他“王先生”。

△在特科时,陈赓化装成工人的便装照。
1928年初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上海法租界内的一家戏院里举行,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特务和巡捕突然包围了这里,情况很危急。
敌人正准备分头行动,陈赓急中生智,立即站出来表示要和巡捕警探们合作,热情地同特务、巡捕们打招呼:“你们忙啥呢?”
一个特务在他耳边悄悄地说:“王先生,瞧我们抓共产党吧。”
陈赓顿时露出好奇的表情:“抓共产党,那太好了,弟兄们,算我一个,信不信得过我?”
“好啊!”特务们一听,纷纷嚷道,“王先生,走,同去,同去。”
分头行动时,陈赓主动地提出:“这个出口我来把守吧。”
特务们均翘起大拇指说:“王先生,有胆量,那我们不奉陪了啊。”有个特务还叮嘱了他一句:“王先生,当心些,共产党很厉害的啊。不行了,就喊我们帮忙。”
当国民党特务和巡警们冲进戏院里的时候,参加会议的共产党员早已从容地经陈赓把守的出口离去了。

△陈赓
后来,陈赓与上海国民党特务头子拉上了关系,和青帮首领杜月笙及其下面的小头目也拉上了关系,还经常与英国、法国巡捕房的上层人物打交道。有几次,中共机关眼看就要遭到破坏,中共高级领导人处境危险,多亏陈赓事先提供情报,才及时转危为安。有人不幸被捕了,陈赓也利用他在上海的各种关系,想方设法进行营救。
后来,国民党特务首领戴笠发觉了陈赓的革命活动,就下令通缉他。英国巡捕房接到通缉令后,急忙通知“王先生”,让他协助抓陈赓,于是,在上海就发生了“陈赓抓陈赓”的有趣故事。
设立“神秘的医院”
保卫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筹备会议
中央特科在“白色恐怖”笼罩、巡捕警特横行的上海成功地保卫过多次党的重要会议,其中包括党的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图为1930年初由中央特科一科布置的召开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筹备会议会场遗址(原英租界爱文义路卡德路口,今北京西路690-696号)
1930年5月,党中央决定在上海召开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前国民党获取消息,高额悬赏组织特务破案,宋再生等人向陈赓汇报。为确保会议万无一失,陈赓参与领导掩护工作。先找了一处较为安全的处所,设立了一个假医院,里面有医疗设备、医生和护士。
一楼为特科人员,会议人员全部乔装成病人住二三楼。“病人”来了,由“医生”检查,然后根据不同打扮,安排住进“病房”。同时,以各种理由,使外界与他们隔绝,保证了会议的安全进行。
从外表看,这里的一切均与正规的医院无异,医生查房,护士送餐,完全按部就班,照章办事。只有当四楼一开大会,“病房”才会没了“病人”的踪影,变得空空荡荡。

△东方旅社位于上海三马路(今汉口路)666号,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筹备期间,中共在此设立联络处
这次大会在敌特横行、“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安全顺利地召开了,会议对鼓舞革命群众的士气,推动全国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大会一闭幕,这家开业不过几天的“医院”,也就随着所有“病人”的各奔东西而再无踪影。
但也正是受到白色恐怖的干扰,造成与会代表的人数有所减少,这次会议由最初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转为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筹备会议。
与鲁迅在上海会面
手绘鄂豫皖根据地红军反“围剿”形势图
1931年4月25日,顾顺章被捕叛变。陈赓被迫离开上海。1931年9月,陈赓被派往鄂豫皖苏区担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三师第三十八团团长,同年11月调任第十二师师长,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三、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9月在新集西北扶山寨战斗中右腿负重伤,而后秘密只身赴上海养伤。
在这期间,陈赓和鲁迅会面了。
陈赓到上海讲了一些红军反“围剿”的战斗故事,当时在党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朱镜我,把这些事情都记录了下来,后来送给鲁迅看。鲁迅看了这些材料非常兴奋。鲁迅听说陈赓正在上海治病,便几次和冯雪峰讲,邀陈赓到他家去谈谈。

△陈赓手绘的鄂豫皖根据地红军反“围剿”形势图。上海鲁迅纪念馆馆藏
鲁迅当时最关心的就是苏区的群众生活。在北四川路鲁迅家中,鲁迅向陈赓提了许多问题,例如苏区的土地改革等。当陈赓谈到红军的斗争情况时,鲁迅问到,根据地人民是怎样支援红军的?红军是怎样作战的?陈赓就一边讲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一边信手在一张小纸上画了幅红军作战形势草图。没想到,这张草图竟被鲁迅珍藏了起来。
陈赓在1956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这样说,鲁迅先生那天兴致很好,特地请他的夫人许广平预备了许多酒菜,我们在那整整谈了一个下午,直到夜深才离开。
陈赓之子陈知建回忆起父亲时提到,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勋之日,我们几个孩子问父亲封了什么将,他回答说,不是什么上将、中将,是个“辣椒酱”。
“1961年我爸病重的时候我还在北京四中上课,秘书来了之后带我坐飞机到了上海,下了飞机之后,每个人发了一块黑纱,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那时候我还不到15岁。”

1961年2月,陈赓从北京至上海疗养,住在华山路华东局招待所(原名“丁家花园”)。1961年3月7日,他带病开始撰写《作战经验总结》。这本书原来计划共写6章:《序言》《作战准备》《进攻》《防御》《追击》《转移》。但在序言部分完成后,他心脏病突发。
1961年3月16日上午8时45分,陈赓将军在上海病逝。
(本文原刊于2018年5月16日)
选稿:杨宜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