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全国总工会“前传”:中国工运的红色源头
东方网微信公众号2021-03-23 15:19:26

上海,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传统,其红色基因渗透在繁华都市的血脉深处。

1920年代初的上海,是拥有229万人口的中国第一大城市。当时全国工人队伍发展到194.6万人,其中上海就有51.4万人,占全国工人总数1/4还要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早期共产主义者在上海开展了许多革命活动。上海诞生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第一”,其中就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

党领导工运的首个公开机构

中国工人运动从这里发源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位于静安区成都北路899号(原北成都路19号C),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开间两层坐西朝东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图中标红处)位置示意图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强调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1921年8月11日,为加强统一领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张国焘担任主任。据张国焘、包惠僧等回忆,由于该机构不是各地工会所产生出来的机构,尚不能称为“总工会”,于是命名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一般共产主义者从事工会组织工作的名称。作为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构,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个公开机构。

△刊登在《共产党》月刊第6号上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一成立便在《共产党》月刊第6号上发表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宣言”提出“要发达劳动组合,向劳动者宣传组合之必要,要联合或改组已成的劳动团体,使劳动者有阶级的自觉,并要建立中国工人们与外国工人们的密切关系”;“相信将来的世界一定是工人们的世界”。

上海成立总部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还在当时中国产业工人密集的城市建立了分部:在北京建立了北方分部,由罗章龙任主任、王尽美任副主任;在汉口建立了武汉分部,由包惠僧任主任,林育南、项英先后负责工作;在长沙建立了湖南分部,由毛泽东任主任;在广州建立了广东分部,由谭平山任主任。同年8月20日,创办出版《劳动周刊》作为工人运动的机关刊物,其任务是“专门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

△1921年8月20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刊物《劳动周刊》创刊。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存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刊物《劳动周刊》,其第13期就刊登了上海各业工会代表团成立的消息,并同时刊出了简章。《简章》中指出建立上海各业工会代表团的宗旨是“……上海为全国工业中心,兹特联合各业工会公推代表组织此团,以图树立上海总工会之基础。”

由此,中国工人运动轰轰烈烈的大幕拉开了。

工运先锋、全国总工会前身

领导工人开展罢工

如何深入底层普通工人,这是一个极富挑战的难题。20多岁的李启汉——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批团员、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找到了门路。

早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筹建时,上海的党组织就派遣李启汉具体领导英美烟厂工人的罢工,他表现了出色的组织才能和斗争艺术,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小李先生”。罢工最终取得了胜利,党的领导由此在工人群众间有了根基。罢工胜利的第二天,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正式建立。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李启汉

1920年秋,李启汉在纺织工人最集中的沪西小沙渡、槟榔路北锦绣里3弄(号)办了一所工人半日学校,他通过讲课、游艺、谈心等方式,通俗易懂地向工人宣传,号召大家团结起来,组织工会,与剥削者进行斗争。

工人半日学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第一所工人学校,根据工人三班倒的作息时间分早晚两班上课,故此得名。

△上海工人半日学校(图中标红处)位置示意图

工人半日学校采用普通的识字课本,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会用通俗的语言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如“工人为啥苦?”“帝国主义怎样压迫我们?”“资本家怎样剥削我们?”等,以此来启发工人们的政治思想。

△工人半日学校旧址

初办学时,学生不多,而且工人做工劳累,加上生活困苦,连吃饭都成问题,因此读书兴趣不大。李启汉随即改变了方法,将学校改为工人游艺会,于1921年春重新开学。改办后的工人学校在工人中颇有影响,培养了一大批工人骨干,前来听课的工人中有不少人后来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继开办工人半日学校后,李启汉又帮助工人建立了沪西纺织工会组织、上海印刷工人会、上海烟草工人会等许多进步工会。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

在工人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于1922年5月1日至6日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62人,代表12个城市、100多个工会组织、23万多会员。

5月1日,劳动大会全体代表同广州5万工人一起进行游行,领队的一面大旗就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罢工援助案》、《8小时工作制案》和《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决议案》等10项决议案。大会还根据代表们的临时动议,作出了全国总工会未成立前,各地工会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总通讯机关的决定。由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为全国工会公认的领导机关和全国总工会的前身。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上海罢工54次,人数8万以上。其中著名的罢工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这些罢工都是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支援或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围绕领导工人运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终为租界当局所不容。1922年7月12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遭公共租界巡捕房搜查,租界当局以“破坏治安”为借口,向会审公廨申请封闭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据上海工部局《警务处日报》记载,6月10日,会审公廨判决李启汉“入监3个月并驱逐出境,《劳动周刊》封闭,报纸销毁”。

8月初,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迁往北京,改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邓中夏为主任,罗章龙为副主任,继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上海改设分部。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的《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的决议案》

1925年5月1日至6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布撤销,至此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早期,通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建立了各地的工会组织,领导工人斗争,并以交通运输工人(首先是铁路和海员工人)的工作为重点,与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政府作斗争。

自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至1922年7月18日被租界当局封闭,再到1925年5月最终宣布撤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推动早期工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永远铭记

走进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于1959年5月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2月再次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诞生70周年前夕,中共静安区委在旧址内建陈列馆,于9月28日对外开放。1999年,因成都路高架工程需要,在成都北路893弄7号易地重建,9月29日对外开放。2005年再次修缮,5月重新向社会开放。2009年12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被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天井地坪上镌刻着的一列脚印

走进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天井地坪上镌刻着的一列脚印——从来自农田的赤脚板,到穿着布鞋走进城市,再到今天的皮鞋印,不同的三种鞋印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自诞生到成长壮大的历史演进。

一旁的花岗岩基座上的汉白玉质地的铭牌上镶嵌着林祥谦、施洋、黄爱、庞人铨等工运烈士的形象,同时配以榔头、铁锚、工字钢、齿轮等工业元素,蕴涵着中国工人运动的斗争历史。

△滚地龙住宅

一楼的展厅里,模拟旧时期工人艰苦生活制作的“滚地龙”住宅让参展者仿佛穿越来到了那个时代,四周墙壁上悬挂的图片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现场多媒体液晶显示屏里介绍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一楼半一间典型的上海石库门亭子间是李启汉的卧室兼办公室,这里陈列着李启汉使用过的物品。

△李启汉的卧室兼办公室

顺着楼梯向上走,二楼陈列了一组穿着不同行业服装的工人们正在学习文化的蜡像,再现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举办工人学校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培养工人运动骨干的场景。

这组雕像的一边,是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编辑出版《劳动周刊》的场景。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编辑出版《劳动周刊》的场景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及其分部的事件陈列馆外,设有一块满载世界工人革命历史的浮雕,它展现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诞生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从巴黎公社的枪声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上海的命运实际上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上海又是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长时间它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

——新华社社论《祝上海解放》节选

1949年5月30日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从成立到结束的三年零九个月里,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中国工运史上谱写下壮丽诗篇。

版权声明:本文系东方网微信公众号原创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来源:东方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人民网、上海市文物局、文汇报、劳动报、上海档案信息网、上海市静安区文史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等

(本文原刊于2018年1月29日)

选稿:杨宜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