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雨下到哪儿就接到哪儿!雨季未到,印度为何如此“未雨绸缪”?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03-01 21:23:00

据《印度斯坦时报》2月28日报道,在当日进行的每月广播讲话中,印度总理莫迪表示,印度水利部将在雨季到来前启动一项为期100天的收集雨水计划,即雨水下到哪,就在哪里接。

△印度总理莫迪号召民众在雨季来临前做好接雨准备(图片来源:《印度斯坦时报》)

离雨季来临还有3个月,接水“大军”却早已作好准备,印度的水资源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数亿人面临水资源枯竭威胁

印度水资源危机已经持续多年。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数据,印度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8%,但印度水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的4%。印度人均可用水量约为11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每人1700 立方米的水资源压力阈值,并且接近每人1000 立方米的水资源短缺阈值。

△马哈拉施特拉邦干涸的维纳湖(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气象频道)

印度《金融快报》称,截至2020年,约82%的农村家庭没有自来水供应,每年全国约20万人死于缺水。到2030年,全国40%的人口将无法获得饮用水。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2月24日报道称,最新研究表明,由于近年来过度开发地下水,印度数亿人面临着严重水资源枯竭威胁。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及雨季降水量不足,很多湖泊、河流的水量都有所减少。

△欧洲航天局卫星图像显示普扎尔湖水面从2018年到2019年的变化(图片来源:美联社)

在印度南部城市钦奈(Chennai),其最大的湖泊普扎尔湖(Lake Puzhal)在2018年的卫星图像中还是一片深蓝色,一年后的卫星图像显示,这片蓝色几乎看不到了。

水污染雪上加霜

水资源本已就捉襟见肘,有限的水资源还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1月14日,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有387个地区被硝酸盐污染,70%的淡水源均被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垃圾掩埋场、化粪池、泄漏的地下储气罐、过度使用的化肥和杀虫剂,以及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等。同时,印度一些地区也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能力。

△被污染的恒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印度的母亲河恒河,每天都要排入10亿加仑(约37.85亿升)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工业废水,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农民自杀 抗议频繁 防疫困难 印度“人间不易”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给印度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CNN报道称,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0000名农民和农业工人自杀,在2019年,这一数字是10281,相当于平均每天约有28名农民和农业工人自杀。这跟长达数年的水资源危机脱不开干系——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危机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和破产,不少农民负债累累。

另外,研究表明,由于冬季作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下水灌溉,过度使用地下水可能导致到2025年印度某些地区的冬季收成下降三分之二;如果地下水完全枯竭,且没有其他水源用来灌溉,那么印度全国的冬季收成可能会下降20%,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甚至能下降68%。

△2016年印度新德里,民众因水资源危机举行抗议(图片来源:美联社报道截图)

水资源危机引发印度国内抗议不断。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2019年,印度哈里亚纳邦曾因缺水爆发大规模抗议,有示威者愤怒地表示,当地农村长期干旱,人们靠政府每周两次的“救济水”活命,但这水“脏得连牲口都不喝”。

2019年在印度南方的哥印拜陀市,有500多人因在市政府前抗议被捕。

美国博根杂志称,水污染造成印度每年有超过150万儿童死于腹泻。

美国国家地理网站2020年8月刊登文章称,印度中部布恩德尔肯德地区过去的20年中遭受了13次干旱,缺水是当地人的生活常态。在Kaithi村,每5户共用一个水龙头。随着新冠疫情蔓延,Kaithi村的村民开始不安,有村民表示,“我们不允许太多的人围住水龙头,但是又想能经常洗手”。

全球水资源组织WaterAid的印度首席执行官Madhavan表示,“如果没有干净的水,(疫情)情况可能会恶化”。

多管齐下解决危机

面对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印度政府也在采取行动。

2020年,印度发布了一项计划,以使用运河水注入井和地下水库等策略来保护和人工补充枯竭的地下水。

△卡纳塔克邦居民在接水(图片来源:世界银行)

早在2016年,印度还实施了“河流互连”计划,即通过建设水库和运河的方式,将境内数十条河流互相连通起来,以解决干旱、洪水和电力短缺等问题。

印度也一直在对恒河进行清理,2020年,世界银行向印度资助4亿美元用于治理恒河。

近年来,莫迪几乎每年五六月份雨季时都会发表演讲,号召民众节水。今年雨季未到,印度更是提前几个月就开始“未雨绸缪”。莫迪曾承诺,到2024年要为每个农村家庭提供自来水。面对现状,解决国民用水问题仍是莫迪政府的重要民生课题。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文凡

编辑丨王婷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