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初五,五路财神迎春来
周到2021-02-15 19:11:10

在传统年俗中,借物喻理和借物指事用到了极致。年初一到初三禁忌中不能倾倒的垃圾是喻作财富,从初三“贴赤口”开始,垃圾由财富变成代表“穷与晦”的秽物,倒垃圾赋予了送穷的年俗愿景。

新春长假的礼俗,概括起来就两件大事:拜年和迎财神。拜年是人脉的建立和维系;迎财神是资源的整合与落实。今天年初五,新春长假里的高潮尾声到了,那就是:迎财神。

财神有五路,你打算迎哪一路呢?

五路财神都是谁?

民俗中财神的谱系最复杂,仅五路财神也有多种组合,通常的说法有三种:一种是武财神赵公明和他手下四部正神: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第二种是东路财神比干、南路财神柴荣、西路财神关公、北路财神赵公明、中路财神王亥。第三种是白财神、黄财神、红财神、绿财神、黑财神这五色财神。无论是哪一种财神,造神的理路依旧脱不开传统的阴阳五行配五常五德而来。

像第一种说法里的武财神赵公明是如何被封神的?又能满足哪些人发财的愿望呢?若寻根溯源,作为民间奉祀的“天下第一财神”赵公明元帅的封神之路十分曲折复杂。

据吕威著《财神信仰》一书中所写,“赵公明的名字最早出现在东晋干宝所撰《搜神记》中,但那时,他还不是财神。”此后八百年间,赵公明的名字再未现诸文献。直到元明两代,一些神仙传记当中,久违了的赵公明才又突然出现。他“一方面以瘟神的面目出现,一方面也开始兼任财神的职务。”

民间传说,赵公明是秦国人,自幼家境贫寒,年青时做木材商的雇工背运木材,他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深得木材商赏识。赵公明有点积蓄开始独立经营时,有人借赵公明的钱做生意,结果遭遇天灾亏了本,无力偿还,赵公明仅让其还了一双筷子,抵消所欠债务。为富行仁,获得了好名声,因此义利双收。

赵公明被封神司财的记载,最早见元刻本《搜神广记》。书中写道:“买卖求财,公能使之义利和合。”所以,天下第一财神赵公明护佑的是那些“以仁发财,义利双收”的商人,因此又被称为正财神。

其他各路财神的封神路径基本也大同小异,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美德之中。所以,迎财神拜财神不是为了求财神施舍给你财富,而是学习效法他们“以仁发财,义利双收”的精神和品行,像他们那样去做,你也有机会成为财神。

莫忘身边“活财神”

2010年中央电视台报道过一位活财神,四次创业发家的百岁老人徐益卿。他在报道中讲述自己的发家历程时说,他12岁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老板晚上常会出门带点钱和食物施舍给流浪者和乞讨者,他从老板那里学到了这几句话:“好善必昌,如若不昌,祖有余殃,殃尽还昌。”他一辈子践行这话,创业做生意从不做亏心买卖。闲不住的徐益卿老人100岁时还创办了一家农家乐,直至104岁去世。

其实,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过像徐益卿老人这样的“活财神”,这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在新春佳节时,别忘记去给那些曾经对你有过帮助和教育的贵人拜个年,并且记得反哺社会,这样继承的财神精神才是正道。

财神精神是什么?

迎财神年俗被求财欲望庸俗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将满足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财富需求,与不能过度敛财为富不仁的礼法约束,有非常系统的辩证论述。

在四书之首的《大学》中写道:“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说句调侃的话,《大学》中这几段话,不就是财神精神的概括吗?简直就是财神心咒,值得常常诵读常常忆念。

传统中国的文化体系非常庞大,内容包罗万象,若银河繁星般恢弘复杂,年俗文化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但从年俗这个小孔仍可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那就是以“礼”贯之。所以,在《论语》中记载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就是说做人以礼贯之,就不会离经叛道,迎财神还是应该要心存恭敬,依礼行事为好。

作者:岳强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