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机票难退手续费贵 高铁票秒退 差距咋那么大?
北京青年报2021-01-21 09:04:00

今年1月初,笔者订了一张高铁票和某航空公司的一张往返机票,准备过年回家看望老人。没想到疫情发展迅速,各地都在倡导就地过年,确认防疫政策之后,只好决定退票。因疫情缘故退票,且距离原定行程还有十几天,没想到返程机票居然仅退机场建设费和燃油附加费150元,机票部分已被全额扣除。去程机票手续费扣除比例也高达票价的40%。相比之下,同日预订同日退票的高铁票,不仅一分钱手续费没扣,而且是秒退。

曾几何时,因为一票难求,因为买票排长队,因为车厢过于拥挤,铁老大是被质疑最多的春运运输主体。人们谈及铁老大,总喜欢拿民航来对比,意思是铁老大应该多向民航学学。但时至今日,不得不说,在旅客服务上,民航事实上已经落后于高铁。高铁一直在进步,越来越人性化,而民航一直在原地,甚至在倒退,日益缺乏人性化。

高铁有12306购票平台,价格全网统一,买不了坑,买不了诈;但是,民航始终没有这样的统一平台,各个商业平台上的机票价格相差悬殊,各种坑点更是防不胜防。比如,折扣机票不退,哪怕你知道这个规则,但不到退票的时候,你也根本不知道,买的是哪种折扣机票,因为购买时,并没有明确的提示,也不需要你额外确认。

光是一个退票,手续费怎么扣,能不能做到秒退,就能说明很多问题。高铁退票不仅零手续费,而且即退即到账,民航退票恰恰相反,退票费收取高得吓人,甚至直接就是全部,还需要异常冗长的时间。不论提前多久退票,哪怕根本不影响再次销售,只要是所谓折扣机票,即便消费者购买时不知情,也都是退了白退,只退票不退钱。

这样的规则,显然不是跟消费者商量出来的结果,而是航空公司单方提供的格式条款。《民法典》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据此,一些航空公司的退票格式条款显失公平,且没有尽到提示说明义务,对消费者不应具有约束力。

当前,因疫情防控需要,各地纷纷呼吁就地过年。为响应就地过年的官方呼吁,也为自身健康风险考虑,很多人的行程因此发生改变。此类行程改变,应当属于“非自愿改变行程”的范畴,适用不可抗力条款。但民航在退票时,并没有设置疫情相关选项可供勾选,凡不属突发疾病原因,皆被视为“自愿改变行程”,收取高额手续费,直至“没收”全部票款。

相比之下,铁路部门很快调整了春运售票预售期,并将免收退票费的时间期限,由开车前15天以上调整为开车前8天(含当日)以上。旅客无需提前15天就猜谜决定是否退票,只要提前8天就可免收退票费。这既是人性化的举措,也是在以有力行动支持抗疫。不太清楚的是,民航部门为什么不予跟进,作出类似规定?

旅客响应就地过年呼吁,购买的机票却只退极少部分,甚至全额不退,这真的合理吗?疫情之下,航空公司的确不容易,但是一码归一码,服务体验不能越来越差,更不能满足于赚那些不该赚的手续费,缺少基本的人性化举措。就地过年语境之下,机票退票费到底该怎么收,民航部门应该尽快有个说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