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尼格买提细解《一夜长大》:实际上一夜又一夜
北京晚报·五色土2020-11-27 17:31:00

这本书问世时,很多人笑着问小尼:“你是哪一夜长大的啊?”

还有人干脆直接说,当然是开玩笑地:“你长大了吗,我怎么不知道呀!”

这些调侃,侧面佐证着央视当红主持人尼格买提·热合曼的亲和力和他在主持人同行间的好人缘,这位6次成为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的青年,走下光芒环绕的舞台后,像个腼腆的邻家弟弟,微微一笑的时候毫无锋芒,却悄悄俘获人心。

《一夜长大》是书要报送书号前的最后关头定下的书名,此前编辑、社长和小尼本人已想过不计其数的名字,都还差那么一点。曾经入选率最高的,也当过书稿文件曾用名最久的一个名字是“我吗?”这也是小尼曾经想通过这本书传递的一种自问。自曝性格内向,至今从未主动举手发过言的小尼也从未认为自己能理所当然地成为主持人,他对自己获得的每一个机会都小心翼翼,保持怀疑,如履薄冰,比起享受机会带来的一次又一次提升,他更像是长期于机会展开的试炼场中生死磨炼。也正因一直带着这样的危机感,小尼在天赋的基础上又添超出常人的刻苦。当他诉说着自己对自己完美主义式的拷问时——“是我吗?为什么是我?”“不出错是本分”“你在一个单位、一家公司里能不断创造价值,不断提升能力,甚至每个阶段都感受到自己微小的进步,你才会找到自己属于这里的理由,否则你的存在只是一串工作证号而已”——你就能理解他获得今日成绩是有原因的。同时你也能发现在小尼习惯露出的温暖微笑的背后,其实有一个严肃的、自我要求很高的灵魂。所以你说他是哪一夜长大的呢?他每一天都在超越着昨天的自己,只是无暇回顾自己的成长罢了。

▲《一夜长大》尼格买提·热合曼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后来,《我吗?》这个书名因为可能令人费解,无法简单用一二句话解释小尼原本想传递的涵义被否决,但小尼直到最后一刻还对这个名字念念不忘,当他看过编辑发来的最新的10个书名后,尝试性地问:“《我吗?》是不是还在备选名单?”

通过小尼对“我吗?”的情有独钟,你也能捕捉到他的核心审美。作为主持人,他是要考虑到整台节目,要考虑台上演员、台下观众、音乐舞美、灯光镜头等方方面面的,作为央视主持人,他又是要面向全国大众的,但走下舞台的他,有一种对“我”的细腻情感思绪的迷恋,他有时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里充满幻想,那里充满秘密,那里别人未必理解,但对他来说很重要。

“试着把自己的脑海当做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朝前走,找到最深处的那个小书架,那里存放着我们最初的记忆。”

“理论上这个家庭的孩子应该是带着光芒来到世界,再毫无意外地从热夫妇的手中和脚尖,继承某一种激情澎湃的人生的。”

“……我妈一去就找到了,还径直走了进去,敲开了那一扇扇看似不可能的大门,那些可能我连喊八遍‘开门大吉’都打不开的门。”

这些句子充满了小尼的个人风格。他从私人的五感记忆库中提取只有他才能捕捉到的细腻点滴,然后巧妙地运用比喻、联觉手法将这些感触生动地呈现给观众,这些手法他运用得很自然。说话和写字都需要语言天赋,但二者其实是有些不同的,而他写字的天赋甚至和赖以谋生的说话天赋不相上下。

所以,小尼的文章编辑很难做什么修改——小尼也会非常认真地强调:“那个词是我刻意那样用的,请务必保留下来!”

也许能掀起小尼本人热情的某个词句并不能掀起读者的热情,但在文字的世界里他有些任性,一定要尽力将自己最真实的感触表达到极致。所以在读这本书时,你的确很容易走进他的世界。这个放下了主持人包袱,情愿任性一些,却才华横溢的大男孩,张开双臂,邀请你走进他的世界,掏出他的心窝,分享他的哭与笑,给路过的有缘人。

最终小尼定下的《一夜长大》的书名,一经发表,也引发了疑问重重,这就有了开头那些询问与调侃。小尼对此的解释是这样的,他想写的是自己成长的故事,但其实他很清楚,长大哪里会是一夜之间呢?我们只能用文字去记住还能从记忆中提取的那一夜,又一夜。

他的夜晚,或许和你的有某种能共情之处。他写这本书不为了“传授”成功经验,更不为了“教育”谁,传递什么有用的知识,只是想坦诚地打开自己,借由这本书和从未谋面的读者交流。

这倒和一些中国文学史上的作家的想法不谋而合:不为了迎合谁,更不为了迎合市场,只是真挚地表达最真实的自己,自然会有读者和自己有共鸣。这种真情流露,其实胜过华丽辞藻的堆砌,也超越精心编织的结构。

小尼虽然在情感和思想表达上对自己的文辞用法很执着,但在文字基础和语法上却非常忠于标准,并且有着让编辑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的严格。习惯于春晚主持上一字不错,按秒吐字,一本书中无错字,无病句对小尼来说是再基础不过的事。其实图书在编校标准上通常有万分之一的容错率,很多优质图书中其实也有个别不易发现的错误,小尼则对这万分之一的错误零容忍,图书出版前,书稿一遍一遍校对,编辑看,小尼自己也看。小尼的认真也让因为平时看了太多书稿而有些松懈的编辑重新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本职责任,现在图书编辑的职能中增加了很多营销内容,很多编辑都不再像多年前的老编辑那样咬文嚼字,较真。这下,在编辑还没看到错误之前,小尼先看出来了,一条信息发来,编辑心惊胆战。

“这是怎么回事?”小尼严肃地指出。

书出来后,编辑直呼“解放了!”但其实每个编辑都很清楚,小尼的要求是编辑的本分。在这个追求快节奏的时代,如此一直小心翼翼、保持怀疑、如履薄冰、苛刻要求自己的人,还有几个呢?小尼如此,是力求不辜负读者,也是不愿辜负自己。(责编:陈梦溪)

作者:张霓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