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物候日志:霜降,傲气迎霜清神香
周到2020-10-23 07:10:15

从寒露到霜降是秋三月气候变化最明显的时节,作为季秋中气的霜降,正是秋令结束冬令开始的象征。这一时段,对身心的调养是十分重要的,就如同屈原《九章·之七》中曰:“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这两句意思就是,为什么芳草会早早枯死呢?为避免早夭的话,在微霜初降之时就要警惕着来保护这些芳草。一般来说,霜降前后,园林技师们就开始对不耐寒的植物采取御寒保护的措施了,对人的身心调养也应如此。这时节,正值秋菊绽放之际,也是采菊制香佳时,秋菊香则应偏向于身心平衡调养之所需。

本期题图是明代画家陈洪绶所绘《隐居十六观》图册之七杖菊图局部,画中陶令虬杖一根,纵游山水,杖头束菊,清淑香气伴行。陶令即人们对东晋文学家、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尊称。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他曾在彭泽县令任内仅八十余天即辞官归隐,后世称其为“陶令”,为“隐逸诗人之宗”。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爱莲说》开篇即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又写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民间将“梅之骨气,兰之香气,竹之节气,菊之傲气”人格化为国花四君子,并以其寓春夏秋冬四时和人生之四季。秋菊作为四君子之一,象征着隐士之傲气,宋代词家王十朋《点绛唇·十八香》词中,将冷菊香喻做“傲士”,其香气清淑中略带苦涩,有疏风、平肝之功,嗅之对感冒、头痛有辅助治疗之效,对应秋令收敛、冬令潜藏的岁时气运。

《香乘》卷十四“法和众妙香一”中录有一“清神湿香”方:“芎须半两,藁本半两,羌活半两,独活半两,甘菊半两,麝香少许。前述香药研为末,炼蜜和剂,作饼爇之,可愈头风。”这是一具有辅疗作用的药香方。香方中的芎须为中药川芎的根须,气上行,可引清阳之气而止头痛。藁本可祛风、散寒、除湿,常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羌活能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独活祛风胜湿,通痹止痛。甘菊可清热祛湿,能除大热,止头痛晕眩,收眼泪翳膜,明目有神,除烦解燥。麝香化阳通腠理,能引药透达,有开窍、辟秽、通络、散瘀之效。由此看,清神湿香正是适合秋冬之际使用的一款祛风散郁防头痛的清神药香方。

《香乘》卷十七“法和众妙香四”中还录一“仙萸香”方:“甘菊蕊一两;檀香一两;零陵香一两;白芷一两;脑麝各少许,乳钵研。前述香药研为末,以梨汁和剂,捻作饼子曝干。”此香方以甘菊蕊、檀香、零陵香、白芷为主香,以龙脑和麝香为香引,以梨汁和剂,香气中既有甘菊之清苦,又有檀香浓郁的奶香,零陵甘温,白芷辛温,脑麝腥凉,梨汁芳甜,辛温甘苦凉五气平衡,又带着出尘之清气,霜降之时焚薰甚适宜。

“径菊香秋晚,溪梅约岁寒。人间幽意足,诗思倚栏干。”宋代诗人吴锡畴这首《山居寂寥忆秋崖》描绘了山间隐居的生活写意,菊香,是隐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傲气之象征,对居住在都市丛林中缺乏山野之气涵养的我们,也该多嗅嗅菊香提提神了。

作者:岳强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