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崂山深处,层林尽染“夕阳红”
解放军报2020-09-10 17:39:00

1998年,我从部队退休,回到山东青岛。一说起退休生活,仿佛就是背着手逛公园、下象棋、侃大山。可我有点不服老,我觉得,我的人生又站到一个新的起点。

我曾是一名军医,今年84岁。在这里,我给大伙唠一唠我退休后这22年的“拓荒史”。

1998年植树节那天,住在崂山脚下的我做出了一个让亲朋好友都大吃一惊的决定:承包崂山沙子口一带的荒山,植树造林。

当时,山上全是光秃秃的石头,水土流失严重,树苗扎不下根,山坡上只有些许荒草和几棵小拇指粗的酸枣树,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

当兵人的一句话,得能在地上砸一个坑。再难,我也要硬着头皮上。

那时,我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为了把石头坡推平,我找来挖掘机,可推平的石坡上也长不成树,我就到附近村庄去买土,还找来村民上山帮着堆土。之后,我开着刚买的二手车,跑到烟台等地去买树苗,然后再三棵五棵地往山上运。

为了防止树苗旱死,我找工人在山上开凿了3个蓄水池,雨天蓄上水,用来浇树。不过,大雨一来,就会冲掉泥土,需要重新买土。仅2012年,我花在买土上的钱就有5000多元。

如今,曾经的荒山早已是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春天,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秋天,硕果累累,枝头飘香。我栽种的树木多为樱桃、桃、杏、柿子等果树,周围的村民都知道我的果树可以随便摘,只有在树苗打过农药后,我才会在树上挂上牌子提醒“刚刚打药,有毒勿食”。

桃李不言,佳话远传。山下的村民知道我绿化荒山的事,都来要树苗,我很开心,不但赠送树苗,还教他们怎么种。很多村民在山坡上种树,有些村民还陆续搬到山上居住。

后来,上山的人多了,我就开始修上山的路。我攒一部分退休金,就修一段路,一段长度不到100米的水泥路,分了6次才修好。直到现在,不同时期修路的痕迹,还清晰可辨。

崂山里的村民不少都是靠山靠海为生,很多人落下了关节炎、腰椎痛等疾病。我祖上世代行医,专门治疗骨病,再加上我在部队时就是军医,退休进山后,我的医术派上了大用场。

有一次,南姜村民曲同传下海打鱼时扭伤了腰,在床上一躺就是3个月。我上门给他熬药治疗,没收他一分钱。3个月后,曲同传又能下海打鱼了。

78岁的王孔厚因为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他的家人找到我。时值寒冬腊月,我赶了20多里路去给王孔厚看病。半年后,王孔厚便能下地走路了,这期间我往返他家20多趟,还是一分钱没收。

在部队时,我就牢记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虽然不穿军装了,但穿在心里的军装啥时候都没脱下过。更何况,我还是一名老共产党员!

我对别人大方,但对自己一直很抠门。偶然来山里转悠的人常说,山里的风景真美,空气真好。但真要住下来,日子还真不好受。夏天山上蚊子多,我身上经常被蚊虫咬得流脓水,之后结成硬痂。冬天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如果一直生炉子,一个冬天需要2吨煤,于是我经常在屋子里不停地跑跳,睡前跳出热气再进被窝……

当过兵吃过苦的人,不怎么讲究生活条件。一年四季,我的饮食都是粗茶淡饭。每年开春,种上一茬茄子、黄瓜,可以吃到秋天,附近没卖菜的,我就自己动手腌咸菜。我脚上穿的这双皮鞋,光鞋后跟都已经补了3回……

也许因为祖上行医,加上我曾表达过“希望孩子们都学医”的愿望,我的三女一子都考上医学院,当了医生。一次,大女儿谈起他们立志当医生的初衷时,动情地说:“有一年大年初一,我们刚一开门,一个患者就在门口跪下给我们磕头,说爸爸救了他全家。这件事情让我们姐弟刻骨铭心,那时就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做爸爸那样的人!”

虽然住在山上,但我至少一个月回家开一次家庭会议,每次开会第一项要说的就是“医德”,然后再讨论其他的事情。

上山22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花钱收徒”,包吃包住包教专业知识,等徒弟们出师后,再一个个送他们离开。徒弟们都说我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也温暖了自己。

劳作之余,我喜欢练习书法、打打太极拳。朋友上山来看我,我会烧些小菜喝上两盅。兴之所至,我还会载歌载舞,引得大家跟着一起唱起来跳起来。

亲朋好友们说,我这样的日子,得劲儿!

如今,虽然我已年过八十,但身体还硬朗。蓦然回首,这22年的退休生活如我所期待,平淡而不平庸。正如歌中所唱:“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

作者:刘学通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