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酷热的街头,成都高新区上班的林女士特别期待周末的来临。这几年,林女士的爸妈退休了,老两口每年六月一过就收拾家当到四川省汶川县漩口镇,找一处农家乐住下来。
周末,林女士也会带丈夫和孩子来这里小住三两天。看到爸妈的日常就是和一帮朋友在森林里漫步,夜幕时分打几圈麻将、唱一唱农家乐的卡拉OK,林女士不禁感叹:“我向往的退休生活,也应如此吧!”
>" alt="汶川康养,有什么不一样?" src="http://images.haiwainet.cn/20200902/1599012772559814.jpg" data-bd-imgshare-binded="1" onerror="imgerrorfun();">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南部的漩口、三江、水磨一带碧峰起伏的密林中,散布着数百家农家乐。每年夏季,约有三四万人来此栖居。也有许多人四季都来——春赏樱花、夏避酷暑、秋看红叶、冬观雪景,还有的不远千里到汶川参加康养运动比赛。
可以“康养”的地方不少,唯有汶川康养闻之令人向往、来之令人沉醉、离之令人依恋、别之令人怀想。它,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 alt="汶川康养,有什么不一样?" src="http://images.haiwainet.cn/20200902/1599012772110708.jpg" data-bd-imgshare-binded="1" onerror="imgerrorfun();">
栖居养生的“天选之地”
八年前,都江堰人万功祥到赵公山,流转了百余亩林地种植高山杜鹃等花卉苗木。赵公山位于成都都江堰市玉堂镇和阿坝州汶川县漩口镇接壤地带——半边属汶川,半边属都江堰。从大的地理板块上看,赵公山背靠川西高原,俯瞰天府平原。万功祥看中的,是这里特殊地理位置所造就的极宜植物生长的气候环境。
万功祥发现,这一带的气候不仅适合植物生长,更是绝佳的养生之地。这里距离成都仅一个小时车程,植被覆盖率达90%,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4000个/立方厘米。“青城后山空气质量就算很好了,负氧离子不足这里一半,很多城市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还不到这里的1/10。”万功祥说,除了空气质量好,赵公山所在的汶川漩口一带,海拔高度也非常适合康养:“最适宜人类生息繁衍的区域,并非靠近大海的‘0海拔’地区,也更非喜马拉雅山顶。专家研究发现,海拔800——1200米才是人类生活最适宜、最舒适的高度,而汶川南部的很多区域,正处于这一海拔高度。”
>" alt="汶川康养,有什么不一样?" src="http://images.haiwainet.cn/20200902/1599012772807605.jpg" data-bd-imgshare-binded="1" onerror="imgerrorfun();">
万功祥苗木基地所在的赵公山西麓也是一处难得的观景之地。天气放晴时,透过葱茏的草木,一百多公里外的四姑娘山和九顶雪山跃然眼前,岷江大峡谷和紫坪铺水库如在脚下。
“成都周边,你很难再找到像这样海拔高度、空气质量、自然风光都好的地方。”万功祥说,汶川康养和别处不一样,首先就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 alt="汶川康养,有什么不一样?" src="http://images.haiwainet.cn/20200902/1599012773878590.jpg" data-bd-imgshare-binded="1" onerror="imgerrorfun();">
万功祥的分析没错。事实上,早在他到赵公山之前,每年夏天就有不少来自成都、重庆的人来游玩。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比起空气负离子含量和“最宜居海拔高度”等数据,他们更看中凉爽的直观感受。
夏季,这里白天最高温度不过二十三四度,早晚需要穿外套,夜晚睡觉还得盖一床薄被子。很多有闲的老年人索性住在农家乐,一直住到立秋后。赵公山上的本地姑娘周娟十多年前就嗅到了“商机”。
2008年之后,她辞去在成都的工作,回村里开起了农家乐。目前,她开的雅馨居农家乐是当地接待量最大的农家乐之一,有一百余间客房,每年夏天前来避暑的游客有六七十人,平时周末还有一些散客。如今,像周娟的雅馨居这样的农家乐,村里有16家,消费普遍不高“住宿连同一日三餐,每月约2000多元。”是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大众水平”。
>" alt="汶川康养,有什么不一样?" src="http://images.haiwainet.cn/20200902/1599012773523204.jpg" data-bd-imgshare-binded="1" onerror="imgerrorfun();">
汶川南部宜康养,并非是今天才发现的“新大陆”,千百年来赵公山一带就以道家清修地而知名。
在赵公山上还有一处神秘的“睡佛”。这尊“睡佛”初一瞥平淡无奇——不过是赵公山对面起伏的群山。但细一看却惟妙惟肖——睡佛上额、眼睛、鼻子、前胸、小腹、腿部无一不有,无一不比例适中。因此,有的人来一眼便看出了佛像,有的人却再三点拨都看不出“玄机”,这似乎正应了那句“心中有佛、眼中才有佛”的话。
这份神秘,给康养之地增添了几分灵气,也给累了、倦了来汶川休闲度假的都市人,某种生活启示。
>" alt="汶川康养,有什么不一样?" src="http://images.haiwainet.cn/20200902/1599012773946096.jpg" data-bd-imgshare-binded="1" onerror="imgerrorfun();">
“汶川康养”的诚意和决心
仅仅听一听描述,无法真正感受汶川的惬意,你需要亲自来这里。仅仅匆匆走一遭,也无法完整理解汶川的滋味,你需要在这里住下来,三天、五天、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然而,遗憾的是,位于川西门户的汶川,常常只是旅途的中转站,绝大多数旅行者过境歇脚,然后奔着川西风光匆匆而去。
汶川,这份细密悠长的美好,如何才能给更多人分享?这些年,汶川县从党政主要领导到居民大众,都在心无旁骛地为此追索。
>" alt="汶川康养,有什么不一样?" src="http://images.haiwainet.cn/20200902/1599012773223751.jpg" data-bd-imgshare-binded="1" onerror="imgerrorfun();">
很多城市都将“康养”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内容,但是很少有将其作为城市核心品牌纳入县域发展战略中的。“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是汶川的三张名片,华夏始祖大禹的故里在汶川,国家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在汶川境内,这是历史和大自然赐予汶川的厚爱,而“康养”,则是汶川人基于资源禀赋和时代需求所作出的战略抉择。
2019年,汶川县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汶川在这基础上迈入名县提升和全域旅游建设的新阶段,开始进一步探索特色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2019年5月,汶川县县委书记张通荣在一次干部会议上强调:“汶川区位独特、交通便捷、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康养的风水宝地,发挥优势用好资源发展‘康养+’,推动康养与农业、工业、旅游、运动等的融合发展,打造汶川康养的特色,做大作响汶川康养品牌,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张通荣说的“康养+”融合发展,其核心是打造“天府汶川生态康养慢生活度假区。”
事实上,早在四年前汶川县就擘画了康养经济的发展路线:2017年是规划布局年、2018年是基础设施配套年、2019年是业态布局年,2020年是文旅项目攻坚年……
为此,汶川县党委政府多次开专题会议统筹布局,邀请知名文旅专家和本土学者担任顾问把脉问诊,出台《高质量建设天府汶川生态康养慢生活度假区实施意见》从规划层面上谋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以全县之力推动康养业特色发展的组合拳,打出来了——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新建文旅项目、开发旅游产品、规范市场秩序……
此外,为了提升汶川康养业的品质,汶川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盘活国有资产,推动资源高品质开发;出台措施大力鼓励社会群众参与到康养服务中来,并积极引导提供康养业周边服务。
从落地和正在实施的一系列行动,不难看出汶川县建设“生态康养慢生活度假区”的决心和诚意。这,正是汶川康养“不一样”的另一面。
“汶川县南北部片区地理条件、自然气候、文化特征各有差异,拉在一块儿是不可能的,资源不允许。所以我们南边建设生态颐养目的地,北边建特色体验目的地。”在一次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张通荣解释了汶川康养业态规划的考量。
生态颐养,当然是汶川南部片区立足气候条件、森林风光构建漩口康养产业带,打造游客休闲度假胜地;而绵虒镇、威州镇、灞州镇等汶川县北部片区,则通过打造基础设施,举办国际马拉松、国际综合格斗等运动赛事和越野、登山、漂流等运动项目,打造“运动康养”特色品牌。
一南一北,山、水、林、草、湖,汶川县立足资源特性,构建主题各异的康养项目,既让汶川康养的内涵更丰富,也形成了“汶川康养”的个性。
选择汶川,你选择了什么?
林女士发现,最近一两年她更喜欢汶川这个地方了。
如果说前些年“周末到汶川”还仅仅为了多陪一陪渐渐变老的父母,以及贪恋夏季的凉爽气候,那么现在她发现这里更有“耍头”了——不只是跟父母拉拉家常、散散步,还可以陪孩子玩泡泡屋、儿童攀岩,也可以约上三五朋友在赵公山樱花里酒吧,倚在通透的玻璃窗前,喝着咖啡欣赏高原雪山和岷江大峡谷,晚上再留宿在无忧谷的森林小木屋,伴着沙沙的风声缓缓入眠。
近年来,汶川县政府持续加大对康养业的投入,道路交通、游步道、观景点等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游客观光更便捷、更舒适了。针对高端消费群体的功能更丰富、服务更优质的主题民宿,也逐渐增多。
万功祥在原有的花卉种植基地基础上,打造了以森林小木屋民宿酒店、帐篷露营、房车露营和特色餐饮为主题的无忧谷景区,万功祥定期邀请瑜伽老师、太极师傅到无忧谷开展主题沙龙。经营农家乐起步较早的周娟,如今是漩口镇农家乐协会的会长,也是赵公村的妇女主任。在她的推动和参与下,村里又增加了一间名为“云里雾里樱花里”的高端民宿酒店,既为游客提供主题客房,也有餐厅和小酒吧,游客的休闲娱乐方式,有了更多选择。
“过去山里头避暑的全是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没啥‘耍的’。年轻人住不惯,上来溜达一圈就下去了。”每年都到赵公山雅馨居避暑的孙阿姨告诉我们,“现在年轻人愿意来,也留得下来了。”
事实上,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休闲娱乐方式的丰富,漩口康养产业带的亮点已不仅仅是夏季避暑。这里气候温润植被丰茂,春季来登山可以观赏杜鹃赏樱花;秋天徒步越野可以观赏红叶。而冬天,这里能欣赏到典型的川西雪景风光。四季风光各不同,很多人从过去一年来一季,到现在一年四季都来走一遭。
在众多游客开始迷恋这里的同时,当地村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家里条件好的可以通过开农家乐增加收入,条件差点也可以种植生态蔬菜、养殖土猪土鸡卖给农家乐增加收入。不少游客品尝到了这里的生态食品,回家时还会买一些捎上。”汶川县三江镇柒山村的姑娘肖永霞家养蜜蜂,她家的蜂蜜主要是野花、药花蜜,口感极佳也有很好的食疗功效,但知道的人不多。随着一茬茬游客到山上来旅游,她的蜂蜜也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每年产蜜的季节,她朋友圈“晒”一波,老顾客就给“抢”完了。
游客追捧更优质的康养产品,汶川人受惠于提供优质的康养服务——良性循环、良币相逐的康养业态正在形成。某种意义上讲,汶川康养的“不一样”在于,游客、村民甚至投资者,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获得感。
以“康养”作为重要名片的汶川旅游,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19年汶川实现旅游总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14.9%,实实在在撑起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自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以来,汶川正在加快完善与康养业态相匹配的软硬件条件,真正开辟出以旅游促进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大发展大繁荣的“汶川样本”!如此“康养”的汶川,你拒绝得了?(汶川县 供图)
责编: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