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高温接棒“黑格比” 立秋遇上三伏天要注意这些
东方网2020-08-07 06:54:26

8月7日是立秋节气,今年立秋所在的时间刚好是处于三伏天的中伏阶段。所以当立秋遇上三伏天,申城高温依旧。

上海未来天气趋势

随着台风“黑格比”远离,未来一周上海又转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多云为主,多高温和午后局地雷阵雨,极端最高气温在37度左右。持续高温易导致大气中积聚大量不稳定能量,午后容易出现局部雷阵雨,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虽然说立秋过后,天气依然炎热,但是这种炎热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立秋过后早上天气会比较凉爽,但是到了晚上就会炎热无比。这也是秋后一伏所呈现的一种气候的状态。夏秋交替之际,早晚温差大,很多疾病会“乘虚而入”,因此,针对气候特点,我们既要防暑又要御寒。

最容易生这几种病

[诱发心脑血管病]

在夏秋交替时由冠心病引发的心肌梗死并不少见。“秋老虎”所致的这种闷热、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同时,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中暑]

虽然眼下已时过立秋,但并不意味着就告别了暑热,在“秋老虎”天气,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伏天机体能量消耗大,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甚至不少人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

[容易腹泻]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正处于一年四季中的最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如秋季腹泻。

[风燥感冒]

立秋时节,容易出现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少痰或无痰。

立秋后的天气“火爆”依旧,不仅延续了夏的高温,而且“燥”得很!因此,立秋之后养生记住一个字——润!润燥养肺就是立秋后的养生重点。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

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花生、猪肉、鸭、鸡肉、鲫鱼、黄鱼、柚子、葡萄、梨、苹果等。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多食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

立秋养生菜谱

菠菜

初秋气候开始变干燥,一旦蔬菜、水果、水分摄入不够,就容易上火,口腔里也会跟着出现溃疡、发炎等问题。菠菜中丰富的核黄素是有效预防口角溃疡、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营养素。

蒜蓉丝瓜

丝瓜可以从春末吃到初秋,有利尿凉血、解毒通便的作用。清蒸丝瓜,加点肉末和蒜末,稍微蒸一下就熟,淋点海鲜酱油,味道非常好。

黄精煨猪肘

立秋时节人们往往会做上各种各样的肉食,以肉贴膘。猪肘补虚扶弱,辅以益气健脾的党参、养阴润肺之黄精制成的黄精煨肘有补脾润肺,强筋壮体之效。

雪梨百合汁

立秋后燥气上升,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莲子、山药、百合等。雪梨和百合一起加水熬制,清热润燥,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对于经常干咳的人。

(文字综合自上海天气网、上海发布、健康时报等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叶页
选稿:王旭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