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我国病理医生的“摇篮” 记上海市临床病理读片会成立68年

2024-02-28 12:51:40 作者:刘轶琳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2月28日报道:在我国病理学科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地方,集结了一群怀揣济世之心的病理“法官”。用68年的不懈探索与实践,成功解决了许多同仁面临的疑难病理难题,同时,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病理学者,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病理领域输送了宝贵的人才。mi它就是被誉为上海滩的“病理进修学院”的上海市临床病理读片会。

68年,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病理医生

上世纪50年代(1956年)起, 顾绥岳、陈其三教授创办了上海市临床病理读片会,在肿瘤医院读片工作开展了10年,后会址迁至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承办了20年,再经上海长征医院承办,继续开展工作近30年,而后至今,由上海阿克曼医学检验所接手承办,68年来,读片会风雨无阻,为上海乃至全国做病理会诊,也为医院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病理医生。

(王坚教授在读片会六十周年会上发言)

目前,上海市临床病理读片会的核心力量是由众多50-80多岁奋斗在临床病理第一线并具有丰富经验的病理学专家组成的教授顾问组。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王坚教授介绍:“大家在软组织、骨、泌尿、神经、造血、淋巴、皮肤、呼吸、消化、生殖、妇科、眼科、内分泌、免疫等名专科或系统病理方面各有所长。让不同的专家诊断各自擅长方向,教授分享知识,一来能跟上亚专科方向发展需要,二来能让大家各发所长,相互交流,促进成长。”

(张惠箴教授在阅片中)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张惠箴教授眼里,读片会是“病理医生的摇篮”。张惠箴教授表示,从业几十年,她从未去过外部进修,书本上看不到的“精华”在读片会被老专家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让她这一代的医生受益匪浅。她说:在读片会,老专家们几十年风雨无阻的前来阅片,给自己做了很好的榜样,一心奉献为患者的初心更是耳濡目染,这份责任和担当不只是感受,更多是实际的行为,比如以前张仁元教授还在时,总会给她教一些精华语录。“骨肉瘤诊断,越没细胞、恶性越高”,这陪伴了她几十年的医学生涯。

68年,代代病理人坚守初心,无悔奉献

(汪寅教授在阅片教学(左二))

说起和读片会的渊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汪寅教授的加入很简单,经张仁元教授引荐,想像他们一样帮助别人成长,便开启了20余载的阅片,“读片会像学校,让我学到很多,非常感谢那些年传道解惑的老前辈们,也非常怀念张仁元教授。”  

谈及读片会的传承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朱建善教授毫不迟疑的说到,读片会在全力的发挥着它的社会价值。他说:“如今,医疗资源两级分化日益明显,比如像分子病理技术,要求特别高,基层医院诊断手段有限,病理诊断要求差距大,这样的资源分布不平衡,也是造成病理人员短缺的因素之一,资源分散的现状不仅不能保证医疗质量,对一个医院,单枪匹马的病理医师而言也是压力巨大,也极不利于病理医师的培养和成长。”

(朱建善教授指导教学(中))

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理科主任刘业强教授也表示,读片会人才济济,令他受益匪浅。他说:“专家团队们,即是团队的奉献者,也是相互进步的学习者。这样教学相长、不断进步的氛围让大家都受益匪浅,希望能一直延续下去。”

(刘业强教授在赠书题词中)

最近一次有趣的跨界合作便是刘业强教授与上海音乐学院刘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李佳教授一起创作了讴歌具有奉献精神的中国病理人的《红蓝世界》,歌词中提到:“我在姹紫嫣红地等你,时光早隐藏了惊喜,无限丹青入丹心,直望五千里。”刘业强教授说,病理的未来该由一代又一代人,以赤诚之心,去解密奥秘,去接力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