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我手写我心 点赞新时代!第十届“新闻晨报杯”作品征集反响热烈
上海升学2024-03-01 12:00:31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为培育当代青少年家国情怀,鼓励当代学生积极进取,由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新闻晨报和华东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中小学生实践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目前,寒假阶段的作品征集已告一段落,组委会正在登录作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组委会将陆续选登寒假征集的书法、绘画和征文优秀作品。请小选手和家长关注后续进展。

本次活动围绕“点赞新时代”主题,邀请上海市小学、初中学生共同参与实践与投稿。中小学生既可以探访地标场馆,也可以寻访城市文脉,还可以讲述自己修身立德的故事,通过作品表现少年色彩斑斓的生活。

我手写我心 点赞新时代,实践作品选登

今日新闻晨报刊发部分实践作品
上海中小学生参与“新闻晨报杯”活动的热情十分高涨,在寒假投稿的实践作品中,中小学生融入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感想和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热爱与期许。继上一期刊登部分作品后,今天组委会再选登一组作品。
普陀区武宁路小学二年级冯慕溪作品《点赞新时代》
虹口区复兴实验小学四年级张爱薇作品《新时代新征程强国有我》
徐汇区上海小学四年级潘玥霖作品《梦想·未来》

黄浦区重庆北路小学五年级张凯轩作品《礼赞新时代》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二年级邵梓辰作品《中华少年》

走近绒绣

文/王雪淇

(上海市东昌东校 八年级)

迈入木门,金色的“高桥绒绣馆”几个大字熠熠生辉,普通的红墙碧瓦却也无端增了几分古朴。可看着前方只能容身几人的走廊,我不禁心生嫌弃。走进展馆,除了从窗户镂空中漏进来的几缕阳光,周围一片黑暗。抬眼,便与墙上绒绣《六骏图》对上了视线。

只一眼,我便惊在原地。飞腾的骏马仿佛要冲破画卷,向我奔来。本应用水墨呈现的画面却与绒绣相结合,远处观望虽无异,可近了才发觉是根根细小的绒毛撑起了整幅作品。我不禁想起自己之前的嫌弃不耐,一股羞愧之情在心底发酵开来。

欣赏之时,身后突然响起电子音:“游客您好,我是小机器人助手飞飞。”我有些好奇,仔细聆听起来。“您现在观赏的是上海非遗传承人——许凤英的《六骏图》,根据徐悲鸿的《六骏图》为蓝本,运用绒绣手法展现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伴随着飞飞的讲解,我不禁走近作品,再次端详起来,对绒绣这项传统技艺的赞赏喜爱更甚了,一股自豪之情也从心底油然而生。我看到飞飞的电子屏上,赫然呈现着关于《六骏图》的资料,不禁笑了:“没想到有一天,竟能看到非遗项目和科技产品同时在眼前出现。”

“这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第二期的创新尝试,通过可穿戴设备记录下非遗传承人和学员在刺绣时的脑电、肌电状态,作为非遗数字化传承的‘数据库’。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更加精准地教学,让更多人体验到非遗技艺。”飞飞将我领到一个桌子前道,“这才是真正的非遗与科技碰撞呢!”明明是冰冷的电子音,可我却从中听出几分骄傲来。我又一次震惊于现在科技的发达,也惊喜于新时代中非遗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我缓缓戴上设备,学着教学视频里的样子,两根手指捏起针,眯起眼睛,对着光,慢慢地,将线送进了孔中。刚松口气,飞飞便提醒道:“通过刚才的电波显示,您比较紧张哦!建议下次对准孔后再穿线,更容易。”我默默记下。

终于开始绣了,先将布固定在圆框中,再在大概形状旁出针,对准后入针,聚成一个线圈,这才绣成一步。飞飞也适时地在一旁为我放起了细节讲解。配着馆内柔和的灯光和舒缓的音乐,我不知不觉享受起这针线出入的每一步来——虽然每一针都需小心谨慎,但我的心却在刺绣过程中渐渐与中华文化贴合。我不禁又笑了,这笑中是满满的传承信念。

临走之际,我回头看了一眼《六骏图》。这一次,我站在光下,看着昏暗走廊里若隐若现的马儿,那份对绒绣的赞爱和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自信透过作品,又一次深深印在了心里。墙瓦依旧,绿叶未变,可心中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人人都是非遗的保护者、传承者;我们人人都是文化自信的代言者。

(注:选登作品为主题呈现,与组委会评审结果无关)

刊发作品的小作者可联系上海升学小助手

获取一份赠报

实践作品进入评审环节,3月上旬公布入围名单

目前,组委会正对中小学生投稿的实践作品进行登录、归类,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评审。

小学组,优秀的书法、绘画作品将进入奖项评审。同时,通过作品初审且报名第二阶段主题征文的小学生,请关注组委会于3月上旬公布的入围名单。

初中组,社会个人报名学生将由专家组评审投稿作品后推优;集体报名学校学生由学校选拔推优,共同进入第二轮征文复审阶段。请关注组委会于3月上旬公布的入围名单。

第二阶段征文写作复审活动细则另行公布。
实践作品经组委会审核通过的学生,将获得一份作品投稿证书(电子版)。书法、绘画实践作品和征文作品将分别设置等第奖优胜奖等奖项。
优秀作品除了有机会获得各大奖项外,还会择优发表在《新闻晨报》报纸、周到上海APP、“上海升学”公众号、《晨刊》杂志和其他出版物

“新闻晨报杯”上海市中小学生实践活动专家顾问团

(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意如(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任其斌(中考语文研究专家)

李 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支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杨 华(作家、诗人、原洋泾东校校长)

张昱辰(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陆继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新华初级中学名誉校长)

姚为洲(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夏 智(原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

黄玉峰(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

樊 阳(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正高级教师)

注:本文图文系组委会原创,活动组委会拥有版权和活动解释权,新闻晨报教育官方微信“上海升学”、周到上海APP全程展播。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盗用必究!

来源:上海升学       作者:组委会

作者:组委会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