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喜报!市水务局(市海洋局)这些青年集体获评全国、上海市青年文明号
上海水务海洋2023-09-19 17:18:54

近日,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第25届上海市青年文明号及一星级上海市青年文明号集体结果揭晓,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多家青年集体榜上有名!

快来看看水务海洋青年集体什么“young”

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2个)

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四支队

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堤防管理科

第25届上海市青年文明号

(4个)

上海市水务局行政服务中心(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窗口

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节水管理中心

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水质保障工作组

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海洋管理科

一星级上海市青年文明号

(7个)

上海市水务局执法总队(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一支队一分队

上海市水务局行政服务中心(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窗口

上海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农村水利科

上海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三水”行动青年团队

上海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规划计划科(河湖建设科)

上海市排水管理事务中心防汛排水管理科

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堤防管理科

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青春风采吧!

↓↓↓

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四支队

图片

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四支队,作为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所属队伍,具体负责本市管辖范围内的海洋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查处海域使用、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海底电缆管道铺设与保护等违法行为,支队共有人员23名,团员青年15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始终维护青年文明号品牌的良好形象,积极践行海洋强国战略,奋斗拼搏在海洋执法战线上,2016年以来共开展海洋执法巡查1500余次,立案57件,在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安全方面作出贡献;持续强化青年思想引领,积极发挥组织效能,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学习、联建活动、多次开展并参加文化及公益志愿活动,持续抓好青年大学习、大宣讲、大实践;坚持领航青年建功一线,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搭建青年成长平台,并通过典型选树开展师徒带教、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青年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四支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护水管海为己任,用行动擦亮“青年文明号”品牌,将“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的信念深深扎根于队员们的心中,带领支队全员积极投身海洋执法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海洋强国的使命。

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

堤防管理科

图片

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堤防管理科负责全市605公里黄浦江、苏州河和流域行洪骨干河道堤防设施管理工作,科室现有人员9名,平均年龄32周岁。他们积极践行“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精神理念,主动做好滨江(河)贯通涉堤服务,全力确保一江一河堤防设施防汛安全。深化学习教育,深读细悟汲取力量,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沙龙会、“青年文明号”开放周等活动,将思想政治建设与学习教育常态化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岗位建功,培育选树青年先锋,以实现“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广泛组织开展一江一河沿线堤防管理单位专业技能培训及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堤防标准化管理水平,宣传保护水资源和安全生产知识;彰显时代担当,全力保障防汛安全,组建堤防薄弱岸段驻守专班,始终坚守在防汛第一线,密切关注工情、水情、雨情变化、台风最新信息,随时应急备“战”,保障千里江堤防汛安全。

第25届上海市青年文明号

上海市水务局行政服务中心

(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

受理窗口

图片

上海市水务局行政服务中心(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窗口主要承担市水务局业务受理、政务公开和“一网通办”改革等相关工作。窗口由业务受理科和信息公开科组成,共有工作人员15名,团员青年11名,平均年龄32周岁。受理窗口曾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上海市模范集体、上海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强化“三个保障”,筑牢主业发展根基,持续完善修订局“一网通办”相关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礼仪培训、窗口帮办、审批业务等培训,持续学习兄弟省市经验,全面提升“一网通办”管理水平;建设“四型窗口”,提升综合服务能级,建设“学习型、先锋型、创新型、廉洁型”窗口,不断推进窗口服务无纸化、智慧化建设;着力“五项任务”,创新利企便民举措,推进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赋能,提升线上线下服务新能级,拓展用户体验服务新场景,打造“一网通办”特色品牌,为企业群众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办事体验和便利智慧的政务服务。

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

节水管理中心

图片

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节水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全市计划用水管理、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节水政策研究和技术推广以及节水宣传教育等工作。目前科室职工26人,“80后”“90后”职工分别7人和10人,是一支忠诚担当、务实奉献、朝气蓬勃的“知识型”队伍。共克时艰担使命,为民服务暖人心,全力做好用水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服务保障,实时监测用水流量情况,为全市用水企业提供主动服务,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节水管理水平;纵深推进节水宣传,树立社会新风尚,连续举办6年“节水知识进课堂”,组建“清瓶行动”节水志愿服务队,各项节水活动得到广泛宣传报道,受众达2000万余人次;深入推进用水数字化,提升节水治理能力,创新“合同节水”+“智慧节水”管理模式,加快推进节水数字化改造工作,实现用水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

水质保障工作组

图片

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水质保障工作组,承担着上海全市全流程、全指标水质监测和管理工作,工作组由3个业务部门骨干组建,现有成员28人,17名青年。夯实基础,强化供水调度能级,全面覆盖水源地、水厂出厂水、到管网水和二次供水水质监测采样,保障进博会供水监测,实现“进博会”供水保障信息化监管,达到“一屏管供水”总体目标;技术创新,提升监测分析水平,完善现有国标检测方法,持续开发多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攻关工作,提升水质综合分析水平;围绕中心,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持续开展高峰供水期间青草沙水库藻类专项监测、水处理剂生产企业抽样检测、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供水水质保障等工作,鼓励青年在水质检测一线锤炼能力、提升水平。

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

海洋管理科

图片

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海洋管理科主要负责海域海岛、海洋环境等日常监管,承担本市海洋调查、海岸线修测和勘界、相关海洋工程管理工作。科室共有成员7人,平均年龄33岁,是一支有理想、敢担当、能干事、善作为的青年团队。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制定上海市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方案,明确有居民海岛管理边界及河海重叠区域海洋管理要求,强化海域海岛精细化管理,服务海洋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海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推进省部级海洋重点生态修复项目,深化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储备,开展多项市、局级科研课题研究,探索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上海特色;打造海洋特色志愿者品牌,成立“小海豚”志愿者服务队,开发“爱心暑托班”海洋科普课程,举办海洋科普一日营,联合海洋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海洋专题展,传播爱海护海理念。

荣誉催人奋进,使命激励担当,水务海洋青年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强化示范引领,弘扬文明风尚,让新时代青年文明的号角,在推进上海水务海洋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奋力吹响!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